2.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3.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 北京 100084
2.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3. Basel Convention Regional Centre for Asia and the Pacifc, Beijing 100084, China
固体废物进出口是环境管理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1, 2]。固体废物作为城市代谢产物,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价值,更含有潜在的环境风险,是造成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污染的重要来源[3]。当前,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严厉打击废物走私,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4]。我国固体废物的进口管理从1996年的《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开始,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包括目录、标准、规范在内的法规文件,基本形成了体系化的管理制度,但危险废物、电子废物走私、夹带的非法进口问题仍然十分突出[5-7]。对此,2017年7月18日,我国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 2017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8];2019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的主要目标,这预示未来我国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将发生重要变革[9, 10]。
在固体废物中,废纸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可弥补我国造纸行业原生纤维木浆短缺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四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进口3990.4万t,其中废纸进口2850万t,占比71.4%[11],近年来已经成为进口数量最多的一种。但在过高的进口依存下,某些发达国家把大量废渣、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物质夹带在进口废纸中转移到我国,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管理政策的趋紧势必会带来短期内进口量的减少和贸易格局的变动,亟待对废纸资源的流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地理学角度,研究固体废物进出口及空间演化,多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但是研究大多局限在单个国家或地区层面。如Kirby[6, 12]、童昕[13, 14]、Lee[15]等讨论了电子废物的空间流动,分析了其中受技术、经济影响的动力机制及区域化特征;Sevigné-Itoiz等综合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对西班牙以国家尺度进行了纸的物质流地图绘制,并对废纸回收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指出市场的影响可能会通过增加废物出口量、运输量及作用于初级生产而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16]。另外,废纸的物质流研究也从节能减排角度入手,着重分析技术发展带来的回收潜力,如Van Ewijk等[17, 18]通过对已应用或在2050年可获得的回收技术进行审查,主要废物流实现最大程度回收,循环输入比可以从38%增加到67%~ 73%,填埋强度则从331~ 473kg/t纸张减少到0~ 2.6kg/t纸张;Kong等[19]则对23个适用于我国制浆造纸过程的节能技术进行鉴定分析,指出成本可行时,我国纸浆和造纸工业的燃料节能潜力为180PJ,占2010年使用的燃料总量的27%,CO2减排潜力为17Mt,节电潜力为2316GW·h,占造纸工业总用电量的4%。
上述研究说明通过加强进口管控、改良造纸制浆和废纸回收技术,能提高废纸资源化利用率,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性,从而指出充分认识废纸进出口的演化和全球废纸贸易格局的必要性。但当前研究缺乏对我国废纸进出口演化、格局和产业政策变化的相关物质流研究,因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废纸进出口量的演化及回收率、再生利用率等物质流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废物管理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并通过绘制2016年全球废纸进出口主要流向地图,研究废纸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格局,以指导未来废纸领域专项政策的细化实施,完善废纸回收体系,实现国内外废纸资源的平衡利用,进一步提高其再生利用水平。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研究关注的地理范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国的行政区划为主体,另一类是拓展关注全球主要的废纸进出口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研究数据主要涉及废纸的进出口贸易数据、纸及纸板的生产和消费数据、废纸的回收利用数据等。使用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造纸统计年鉴(2016)》、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http://www.stats.gov.cn),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期刊文献。
1.2 研究方法本文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选择废纸的进/出口量、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等基本废物流指标来反映纸业生产中废纸资源的流动、利用状况。其中,进/出口量来源于贸易统计数据,废纸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废纸回收量、利用量数据来源于《中国造纸统计年鉴》,纸及纸板消费量、纸及纸板生产量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
另外,本研究利用ArcMap工具绘制了2016年全球废纸贸易的格局地图,使收集到的主要废纸贸易数据得到了地理上的直观表达,分析了废纸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状况。
2 研究结果 2.1 废纸资源的进出口演化我国废纸资源的进口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从1996年的137万t到2016年的2850万t,增长了近20倍(图 1A),我国成为世界废纸进口量最大的国家。除废纸需求放缓、我国本土废纸回收能力提升的因素外,进口量受政策变化影响明显,在2013年“绿篱行动”、2014年下半年美国西海岸的港口问题后出现持续下降,2016年以来我国对废物进口相关的政策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废纸进口。废纸的出口量则远低于进口量,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仅有0.23万t出口,占全球废纸出口总量的0.004%。
废纸资源在我国突出表现为进口依赖较高,这与木浆资源的短缺和造纸原料结构中废纸浆的占比较大有关。我国目前是纸及纸制品第一大消费国,庞大的消费需求导致造纸生产中大量的原料供给短缺,使得造纸的纤维原料结构也在发生很大变化。2004年以来,我国废纸浆占造纸原料的比例持续增长,在2012年达到64%的利用高峰,此后维持在60%以上的利用水平(图 1B)。废纸浆主要由国产废纸制浆和进口废纸制浆两部分构成,2016年我国废纸浆消耗量为6329万t,废纸浆使用率为64.6%,其中进口废纸浆量为2308万t,占废纸浆总消耗量的36.5%,占纸浆总消耗量的23.6%[20],进口废纸对国内资源起到了显著的供给补充作用。
2.2 废纸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的演化图 2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纸及纸板消费、回收的情况,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废纸回收量及再生利用率上升。我国2004年以来的废纸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指标显示,废纸回收与利用情况呈平稳增长的态势。废纸回收率从2004年的30.4%提高到2014年的48.1%,达到一个峰值,2015年回收率回落为46.7%。而废纸再生利用率方面,从2004年的58.2%提高到2013年的73.4%,之后则保持在72%左右。
通过收集比较2004—2015年全球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变化情况(图 3),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的国内废纸回收率普遍超过60%,韩国、德国、日本等废纸回收率变化趋势相近,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这些国家废纸回收体系较为成熟。美国和芬兰的废纸回收率尽管有起伏下滑,但总体也呈增长的态势,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对比主要发达国家回收利用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废纸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废纸回收率远低于再生利用率,说明我国废纸回收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实施空间,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废纸的回收利用仍然是亟待关注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逐步规范造纸企业的进程中,取缔了一批散乱的废纸加工利用小作坊,废纸加工利用企业数量在2011—2015年逐年减少,从295家锐减到175家[21];同时,为了满足纸及纸制品的高消费需求,一定规模以上的废纸利用新企业也投入建设。2014—2016年新建规模以上的废纸厂家目录(表 1)展现了国内废纸产业布局的变化情况,突出表现为过去沿海省市的港口市场和进口原材料的优势明显,主要利用废纸作为原料的造纸厂家集中在广东、浙江等地,废纸进口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份,进口规模占全国废纸进口量的80%左右。但纸产品的消费需求却是面向全国的,因此,新建废纸利用厂家在湖北、江西、四川等省份扩张的趋势明显。
另外,废纸的回收利用效益直接受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影响。李健等对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度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一直呈现较高的集聚水平,高集聚度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尤为明显,产业化水平较高,而内陆地区除湖南以外的产业发展水平较低[22]。这与过去废纸加工利用产业的布局情况相吻合,因此,要从我国社会中获取更多的废纸资源,带动内陆地区的废纸产业发展,需要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创新。如通过资本和资源的整合,使再生资源企业的规模扩大、产业链更完整,一些在区域内广泛分布的微回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资源利用的大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也能随之提升。
2.4 废纸资源的全球贸易格局根据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获得的2016年全球废纸贸易的进出口数据,本文选取各国间20万t规模以上的的主要贸易流量,可利用GIS手段得到2016年全球废纸资源的主要进出口流向图(图 4A)。结果表明,我国是最大的废纸进口国,进口总量达到2850万t,约占全球进口总量的55%,因此也决定了世界废纸资源的主要流向。图 4C表示我国废纸资源的主要进口来源,显示从美国进口的废纸量高达44.95%。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向印度尼西亚的废纸出口也达到了50万t以上的规模。另外,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废纸出口国,出口总量为1974万t,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6%;其次为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共占出口总量的32%(图 4B)。由此,废纸资源的流向基本空间呈现出部分发达国家主要出口,我国主要进口,其次为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格局。
关于废纸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指标的计算结果,反映出回收率远低于再生利用率的问题,但关于废纸回收利用水平的分析,不能简单由回收率界定。实际上,纸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可回收的废纸资源总量。我国的人均纸消费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在2016年也仅达到75kg/a,另外,2008—2017年新闻纸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5.06%,生活用纸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6.55% [11]。消费结构中书刊报纸等的消费比例小、生活用纸等难以回收的废纸占据相对较高的比例,说明目前可达到的回收率是有限的。2018年开始我国将禁止进口未分拣类废纸,通过分析此类废纸进口状况(图 5),意味着未来将面临约500万t的需求缺口,更依赖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加快建设,实现本土废纸资源回收和循坏利用的最大化效益[23]。
研究发现,全球废纸贸易格局是以我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进口、发达国家出口的基本特征。我国加强废纸进口管控的政策变革,势必会带来全球市场的变化,未来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废纸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下可能接收更多的废纸资源。同时基于潜在的洋垃圾入境风险,未来在各国废物进口的环境管制进一步加强下,未分拣或夹杂率高的废纸种类可能会减少或者转变为由出口国在本国进行分拣预处理后再出口[24]。
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关于再生资源产业规划、加强资源回收、加快废纸企业转型等政策文件,如2014年的《废纸分类等级规范》,对废纸的分类和等级进行了详细划分;《“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提出重点培育3~ 5家30万t的废纸分拣中心、15家全国性的回收企业,以及每500万人口布局10个中等规模的回收加工企业等。在多项政策的融合规范下,我国造纸产业将走向兼顾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管理模式,有能力应对废物进口政策趋紧带来的废纸进口量减少和贸易格局变动等影响。
4 结论本文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核心,梳理分析了我国废纸资源的进出口和回收利用情况以及废纸产业布局的演化,并绘制了全球废纸进出口贸易格局地图。主要结论为: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纸及纸板生产、消费国,造纸行业的原料结构转变决定了迅速增长的废纸资源需求,废纸进口量从1966年的137万t增加到2016年的2850万t,增长了近20倍,成为世界第一进口大国。进口量从飞速增长演变为现在的平稳发展态势,且受进口管制政策收紧的影响,未来可能有所下降并转向寻求利用国内资源,以满足进口废纸资源的供应缺口。同时,在废纸回收利用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再生资源产业进一步发展下,我国废纸回收利用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废纸回收率达到46%、再生利用率达到72%。
当前全球废纸贸易突出表现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出口、以我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格局。我国作为最大的废纸进口国,2016年进口总量达到2850万t,进口约占全球总量55%的废纸;美国则为最大的废纸出口国,2016年出口总量为1974万t,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6%;其次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作为主要出口国,出口共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32%。
[1] |
李金惠, 王洁璁, 郑莉霞.
在博弈中发展的国际废物管理——以《巴塞尔公约》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5): 94-97.
|
[2] |
傅伯杰.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 1-7.
|
[3] |
曾现来, 李金惠.
城市矿山开发及其资源调控:特征、可持续性和开发机理[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 48(3): 288-298.
|
[4] |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N/OL]. (2018-04-24)[2018-10-18].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6/24/content_5300953.htm
|
[5] |
PUCKETT J L, Byster S, Westervelt R, Gutierrez S, Davis A Hussain, et al. 2002. Exporting harm: The high-tech trashing of Asia. Basel action network, 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 Available: http://ban.org/E-waste/technotrashfnalcomp.pdf. Accessed 24 Sept 2010.
|
[6] |
KIRBY P W, LORA-WAINWRIGHT A.
Exporting harm, scavenging value:transnational circuits of e-waste between Japan, China and beyond[J]. Area, 2015, 47(1): 40-47 |
[7] |
郑洋, 邱琦, 李淑媛, 等.
加强废物进口环境管理防范环境风险对策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6): 30-33.
DOI:10.3969/j.issn.1673-288X.2011.06.009 |
[8] |
凌江, 鞠红岩, 聂晶磊.
进口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构筑[J]. 环境保护, 2017, 45(22): 7-10.
|
[9]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EB/OL]. (2017-07-18).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g/201709/20170902653760.shtml.
|
[10] |
谭全银, 郑莉霞, 赵娜娜, 等.
我国固体废物禁止进口新政的国际形势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 43(1): 39-42.
DOI:10.3969/j.issn.1673-288X.2018.01.007 |
[11] |
商务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7)[R].北京: 商务部, 2017.
|
[12] |
KIRBY P W, LORA-WAINWRIGHT A.
Peering through loopholes, tracing conversions:remapping the transborder trade in electronic waste[J]. Area, 2015, 47(1): 4-6 |
[13] |
童昕, 王涛, 陈彦光, 等.
中国电子废物的地区间流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7): 954-962.
|
[14] |
童昕, 王涛, 黄慧婷, 等.
中国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空间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10): 3868-3873.
DOI:10.3969/j.issn.1000-6923.2018.10.033 |
[15] |
LEE D, OFFENHUBER D, DUARTE F, et al.
Monitour:Tracking global routes of electronic waste[J]. Waste management, 2018, 72: 362-370 DOI:10.1016/j.wasman.2017.11.014 |
[16] |
SEVIGNÉ-ITOIZ E, GASOL C M, RIERADEVALL J, et al.
Methodology of supporting decision-making of waste management with 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 and consequent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CLCA):case study of waste paper recycling[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 105: 253-262 DOI:10.1016/j.jclepro.2014.07.026 |
[17] |
VAN EWIJK S, STEGEMANN J A, EKINS P.
Global life cycle paper flows, recycling metrics, and material efficiency[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18, 22(4): 686-693 DOI:10.1111/jiec.12613 |
[18] |
VAN EWIJK S, PARK J Y, CHERTOW M R.
Quantifying the system-wide recovery potential of waste in the global paper life cycle[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8, 134: 48-60 DOI:10.1016/j.resconrec.2018.02.026 |
[19] |
KONG L, HASANBEIGI A, PRICE L, et 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2 mitigation potentials in the Chines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7, 117: 74-84 DOI:10.1016/j.resconrec.2015.05.001 |
[20] |
王海刚, 衡希, 吴英, 等.
我国造纸原料对外依存度的状况及对策分析[J]. 纸和造纸, 2015, 34(9): 1-5.
|
[21] |
商务部.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6)[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6, 9(06): 15-21.
|
[22] |
李健, 唐燕, 张吉辉.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5): 94-100.
|
[23] |
TAN Q Y, LI J H, BOLJKOVAC C.
Responding to China's waste import ban through a new, innovative, cooperative mechanism[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14): 7595-7597 |
[24] |
BROOKS A L, WANG S N, JAMBECK J R.
The Chinese import ban and its impact on global plastic waste trade[J]. Science advances, 2018, 4(6): eaat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