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环境管理  2018, Vol. 10 Issue (6): 126-131  
0

引用本文 

王晓莉.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综述[J]. 中国环境管理, 2018, 10(6): 126-131.
Wang Xiaoli. A Summary of the Seminar on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Xi Jinping's Though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National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Academy of Governance)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8, 10(6): 126-131.

作者简介

王晓莉(1985-), 女,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管理, E-mail:wangxiaoli.666@163.com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综述
王晓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北京 100091
摘要: 2018"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达成了至少以下三方面的共识: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源于福建,发展和成熟于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富原创性的成果之一。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一脉相承",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如何落实。从地方推进改革的战略维度,关键要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主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会学者提出了几组反映中国经验及其逻辑和特征的核心概念或实践探索,包括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理论内涵    体制改革    地方实践    学科建设    
A Summary of the Seminar on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Xi Jinping's Though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National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Academy of Governance) System
Wang Xiaoli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The 2018 Seminar on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Xi Jinping's Though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s successfully held by the National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Academy of Governance) System. It reached at least three aspects of consensus:First,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s were originated in Fujian, developed and matured in Zhejiang. It is one of the most innovative theoretical thoughts of Xi Jinping's New Era Socialist Though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important thought wa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from Marxist theo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econdly, the "four beams and eight pillar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ve been accomplished, and the key is about how to implement it. Based on the local reform, the key includes, to persist in an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focus on solv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optimizing land and sea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focus on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Finally,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in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still at their early stage. The participants proposed several core concepts or practices reflecting China's experien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calculation of ecosystem gross production (GEP),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their value realization, and the prepa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balance sheets.
Keywords: Xi Jinping's though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oretical thoughts    institutional reform    local practic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2018年11月23日,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科研部、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共同主办,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生态文明学科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东京,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福建省委党校校长胡昌升出席会议并致辞。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胡忠昭主持开幕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林振义主持大会交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作会议总结。大会上半场有7位专家作主旨发言,下半场设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3场分论坛,来自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北京、四川、陕西、福建、山西、贵州等地的省级党校(行政学院)领导分别承担了分论坛的主持和点评工作,并向大会汇报分享了分论坛的发言交流情况。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的重要理论创新,生态文明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于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第27次会议的决议中获得认可。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推进方略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更宏大语境与话语体系之下。相应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会者的发言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演进过程、思想形成过程与理论维度的深入探究展开。

1.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演进过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包括毛泽东时代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历史性结果或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党和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治国理政方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指出,这一思想及其实践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科学发展观,都包含着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和探索。从历史逻辑来看,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顺仙认为,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生态平衡”理念以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和谐共生”,历届党代会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理论建构。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形成过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在福建,重要发展地在浙江,福建和浙江也是践行这一重要思想的先行省份。福建三明学院党委书记兰明尚从两个“十八年”的历史维度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1985—2002年,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亲自对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18年;2000—2018年,习近平亲自为福建制定“生态省”战略,福建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了18年。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董根洪教授提出,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科学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的本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规律,基本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成功指导了浙江生态文明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或基本特点:兰明尚概况为,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以及强调“机制活”;董根洪概括为“人民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共生性”;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丰存斌总结为,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观、环境就是民生的福祉观。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涵义探究

从理论探究的维度,与会专家阐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东京指出,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富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的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典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教授张孝德也认为,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最具有原创性、统领性、导航未来的思想战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陈学明论述了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生产力理论、发展理念、现代化理论、公平思想、人民主体思想以及生态文明理论等七个方面。

站在文明转型的高度,学界有修补论和超越论两种观点,人们对后者达成了更多的共识,即生态文明是将要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文明[1]。张孝德强调,生态文明是开启新时代的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我国迈向新时代的文明自觉和自信,体现了对传统东方智慧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继续追赶西方工业化陷入高成本、高风险困境,而建设生态文明则是一条低成本、获得新后发优势的文明之路,生态文明是属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文明,与中华文明契合相生。同时他提出,基于文明自觉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破除三大惯性思维的障碍,包括既得利益束缚思维、工业文明惯性思维和长期追赶学习思维。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从“道”的维度提出七种理解方式,即一种政治(“生态政治”)、需求方式(“生态化需要”)、生存方式(“美丽生存”)、生产方式(“生态化生产”)、思维方式(“主主平等”)、公正理念(“生态公正”),以及全球治理(“生态化治理”)。

2 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改革与地方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念和战略思想,在全世界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行动纲领。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同年9月公布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方案,搭建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或“四梁八柱” [2]。与会专家围绕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和地方实践展开介绍。制度建设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解读,其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构建和完善的八项制度属于微观层面的具体制度,也被称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与会专家对于八项制度的重要性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提出洞见。来自北京、福建、浙江、湖南、广西、辽宁、新疆的与会者介绍了地方实践的不同面向,尤其是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导向,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主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着重地方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等。

2.1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解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蔡华杰认为,其分别对应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处于宏观层面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处于中观层面的基本制度,包括自然资源公共所有和权益普惠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人大监督国家和集体行使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基本政治制度。处于微观层面的具体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构建和完善的八项制度,即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也被称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指出,这八项重大的具体制度将构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进一步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认为,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一方面,这八项重大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内部复杂结构仍需要做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结合十九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或指向更为深层的生态文明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制度体系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规定了以加快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来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分别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或任务总要求[3]。从如何推进体制改革的战略维度,郇庆治归纳了六个方面: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导向、绿色发展主导、促进国际合作。

2.2 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对应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主要任务,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同时强调了“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内容。中国环境报社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赵莹认为,加强党的领导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保证。如何把党的领导落到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处,至少有六个方面:必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全党;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必须从严考核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既需要雷霆手段,更要久久为功;需要广泛的统一战线,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合力;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如何加强党的领导,一是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党校系统的平台至关重要;二是要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三是得网络者得天下,应想尽千方百计保持宣传的热度,结合线下的论坛、讲堂等活动推进;四是吸纳公众参与,汇聚最大的同心圆。

2.3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介绍了“环保督察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他指出环保督察极其重要,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的一项工作。从河北省试点开始,两年内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督察全覆盖。督察进驻期间,共问责党政领导干部1.8万多人,受理群众环境举报13.5万件,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多个,基本达成“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成效。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避免全部关停“一刀切”,逐步将环境保护督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李会长又阐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性与关键点。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七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抓紧制定作战计划和方案等,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确保七大攻坚战役三年时间明显见效。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2.4 推进绿色发展主导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原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旨在积极培育公众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探索各级政府更为合理有效的柔性公共管理政策的方法路径。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外语教研部副教授高咏梅,重点从中美对比的角度论证了三个观点:一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二是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主动作为,将生态环保观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和管理之中;三是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公众的参与,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十分重要。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李广义介绍了广西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扶贫(脱贫),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发展林下经济,重视生态移民;二是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做精绿色农业、做强绿色工业、做大绿色服务业、加快发展绿色养老产业;三是加快提升城市绿色及智慧品质,实施绿色文化景观空间创建工程,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加大绿色社区建设;四是积极推进绿色宜居幸福乡村建设,实施“绿水青山”治理计划,实践《“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推动乡村建筑绿色化;五是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绿色投融资体制,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六是积极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申报,健全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5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了“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包括森林、草地、湿地保护和国土绿化等在内的各种政策措施,宗旨是保障和优化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浙江湖州市委党校(湖州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刘宏伟交流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州实践。湖州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的探索实践与初步成效,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源泉,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科学性和指导性的实践佐证。他梳理了十种可供学习研究的典型模式:黄杜模式、余村模式、水口模式、鲁家模式、高庄模式、向阳模式、东衡模式、荻港模式、沈家墩模式。沈阳市委党校(沈阳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宋琳琳交流了沈阳市生态农村改革的案例。她介绍了沈阳市八家子村的改革情况,从改革前的“脏乱差”,成为了像城市一样干净的“花园村”。她认为这种改变得益于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通过科学规划,发动全民参与,进而建立起了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6 地方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

来自不同地方的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福建、湖南、浙江、新疆等地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引领实践。2016年福建省首个获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林向东,总结了福建省获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用制度建设和积极探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地方实践。他认为福建走出了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深化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需要从五个方面深化研究:深化系统研究,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故事”;深化巩固已有成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研究;深化推动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深化营造崇尚生态文明、合力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湖南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张四梅介绍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试验区总体要求“三个率先”,建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成立专门机构,二是注重顶层设计,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四是生态绿心保护,五是流域综合治理。

宁波市委党校(宁波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任春晓介绍了“宁波地方性生态文明制度的特点和亮点”。她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具体地区开始推进,地方性生态文明制度是指特定地方政府为合理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约定的制度体系。宁波地方性生态文明制度在空间转换中敢于创新,在基本稳定中废旧立新,在普遍使用中突出特色,在统筹兼顾中把握重点。新疆区委党校(新疆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讲师张新华介绍了“新疆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践探索”。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包括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开展国有林场农牧渔场改革、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生态文明一张图数据库、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这些改革使得新疆绿色经济更强,环境更清洁,人民更幸福。她建议国家对新疆节能双控指标考核延续实施差别化政策,加大对新疆的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补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力度与协调性。

3 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培训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涉及环境史学、生态人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哲学、环境政治学、环境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门类[4]。目前国内各学科几乎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如重要的理论资源、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都是来自欧美,几乎没有实现各自追求的“本土化”(生态人类学可能例外),未能提出足以反映中国经验的核心概念,大多数研究还是低水平重复等。相较之下,本次论坛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与会学者的发言内容涉及哲学、文化学、生态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重要的理论资源、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方面,与会学者提出了几组反映中国经验及其逻辑和特征的核心概念或实践探索,包括生态资产(EA)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在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与培训方面,与会者认为,全国党校系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应该也必须走在前列。由原中央党校和原国家行政学院合并重组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门设置了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这次理论研讨会是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同仁面前亮相,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将通过整合内部力量、全国党校系统力量、多方面社会力量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生态文明学科建设和教学培训工作。

3.1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3.1.1 生态资产(EA)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研究员欧阳志云介绍了生态资产(EA)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概念解读与核算方法。生态资产(EA)指生产与提供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各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指一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及其价值总和,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量,一般以一年为核算时间单元。目前,GEP的核算分为产品提供价值(EPV)、调节功能价值(ERV)和文化功能价值(ECV)三个功能类别,共19个核算项目。根据在国内贵州、深圳等地的大量试点经验得出结论:生态资产与GEP核算,可以评估生态保护成效、自然保护成效、生态产品的效益。GEP与GDP发展的关系可以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1.2 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探讨了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生态产品具有生态属性、稀缺性、公共物品属性、弱可替代性和时空属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内涵涉及生态产品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可分为商品化和非商品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其价值实现路径不同。前者可按照市场机制实现价值,后者则需要政府作为代理人购买生态服务,或生态补偿。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生态产品提供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并不明晰;二是全国性的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三是跨区域(流域)的生态产品顶层设计有待加强,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完善。他建议,应当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走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道路。

3.1.3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探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叶有华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介绍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包括存量表、质量表、流向表、价值表和负债表。存量表和质量表在于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反映出自然资源的存量和质量。通过这两张表作用于价值表,可评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量,以及在作用于管理方面的流向表,可以评估自然资源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流向,负债表则突出管理责任,是否存在负债。实践中,叶教授用这种方法对福建连江县做了示范,并用这张表首次定量评估连江县自然资源资产状况,使连江县的自然资源资产贴上了价格标签。

3.2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教学与培训

从学科建设与理论教学来看,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国党校系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应该也必须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教学与培训的前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成立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东京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党的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当更好推动这一思想进党校课堂、进学员头脑、进党校教材,进而把党校(行政学院)建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高地和讲习殿堂。由原中央党校和原国家行政学院合并重组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门设置了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都有了相应的教研部门来落实。这次理论研讨会,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首次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同仁面前亮相,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共同努力下,在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生态文明学科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定能够在党校(行政学院)得到更好的落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教授在大会总结时强调,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将通过整合内部力量、全国党校系统力量、多方面社会力量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生态文明研究工作,还要探索通过组织研讨会、举办培训班、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案例、编写教材等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学科建设。从如何更好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与学方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李宏伟教授,从党校学员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理论误区以及由此引发的困惑。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绿色发展观,她辩证剖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严密法治观对保障当前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人民群众带来更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价值。她认为,在党校系统更好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与学,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学会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所提供的学术框架解析现实问题,并为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路径选择。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首先,生态文明是开启新时代的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我国迈向新时代的文明自觉和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富原创性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的重要理论创新,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历史性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加的重要性的不懈认识和努力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党和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治国理政方略,这一重要思想发源于福建,发展和成熟于浙江,福建和浙江也是全国践行这一重要思想的先行地。再次,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国党校系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应该也必须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教学与培训的前列,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高地和讲习殿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将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生态文明科研和培训教育工作。

4.2 未来展望

一是,有待整合相关各方科研力量,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文明转型的高度,深入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对于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基本命题、价值取向以及世界意义有待深入研究。二是,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下,建立基于文明自觉与自信需要突破的重大战略与理论问题,力争及时掌握“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充分了解各个地方的实践,提出更多足以反映中国经验及其逻辑、特征的核心概念、理论范式,以及研究方法等。三是,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探究,要打破牵强附会、隔靴搔痒甚至相互矛盾的做法。探索通过组织研讨会、举办培训班、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案例、编写教材等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学科建设和培训教学,尤其要促进国际合作,突出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并不断完善应用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卢风. "生态文明"概念辨析[J]. 晋阳学刊, 2017(5): 63-70.
[2]
周宏春.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知易行难[J]. 中国环境管理, 2016, 8(1): 114. DOI:10.3969/j.issn.1674-6252.2016.01.024
[3]
郇庆治. 以更高的理论自觉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J]. 鄱阳湖学刊, 2018(3): 5-12. DOI:10.3969/j.issn.1674-6848.2018.03.001
[4]
张玉林.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八个学科总览——201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综述[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