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承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分析了解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有利于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加深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研究。而文献作为反映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载体,其发文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相应领域的发展特征,可以通过文献计量来预测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资源环境领域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以期为国内学者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用专业检索进行检索,即TI(题目)=‘资源环境’—‘人力资源’— ‘专业’—‘学科’—‘旅游资源’—‘信息资源’— ‘网络资源’,除去人力、网络、旅游、专业、学科等内容,共检索到文献5 821篇,时间范围为1981 — 2016年,将这些文献按500篇一组分别导入Excel表格中,结合计算机和人工处理,从中剔出报纸、学位论文等,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期刊论文和重复项,最终筛选出2 801篇论文。从这些论文中提取关键词用于分析,最终得到4 842个。
1.2 研究方法共词分析方法是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1]。目前,共词分析方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热点研究。共词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①确定国内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主要关键词;②建立关键词共词矩阵;③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战略坐标分析等,对建立的矩阵进行分析;④对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2]。本文利用Excel和SPSS等软件,根据共词分析法的以上步骤,分析我国资源环境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
2 基于共词分析的资源环境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2.1 高频关键词统计将2 801篇论文中的关键词数据导入Excel数据表中进行处理,将每个关键词单独放在一个单元格中。利用数据透视表功能,初步统计高频关键词。根据Donohue于1973年提出的高频词低频词界分公式计算出高频词阈值[3]:
(1) |
其中,I1为仅出现一次的关键词数量。在本文的关键词数据中,I1=2011,由此得出T(阈值)=62.9,即阈值为63,按照该公式核心关键词只有“资源环境”“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 5个,数量偏少。因此,本文根据实际数据适当调整,选取了词频大于等于12次的共37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见表 1)。
基于以上获得的高频关键词,利用Excel中的IF函数对关键词进行筛选,去除无关的关键词,进一步人工进行相似关键词合并和筛选,如“资源与环境”和“资源环境”、“环境保护”与“环保”、“对策建议”与“对策”、“主成分分析”与“主成分”,最终得出5列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两两组对,如关键词AB、AC、AD、AE、BC、CD……整合成两列数组,去掉单个关键词条目[4]。利用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建立一个37×37的共词矩阵,进一步统计任意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频数,生成共词矩阵(见表 2)。
本文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似矩阵和相异矩阵,以满足不同多元统计方法的需求。首先用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5],其计算公式为如下:
(2) |
相关矩阵中的数据为相似数据,其数值大小表示两个关键词的距离远近和相似度程度,即数值越大,两个关键词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2]。为了减少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而造成较大的误差,将相似矩阵进一步转化为相异矩阵(见表 3和表 4)。相异矩阵中的数据为不相似数据,数值越大,表示两个关键词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差;相反,数值越小,表示两个关键词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
把相异矩阵数据导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经过比较选择,本研究采用组内联接配合欧式平方距离的方法。经过系统聚类得到系统聚类树状图(见图 1),可以将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分为六个类团。
(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此类由环境、资源、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关键词构成。人类生存系统涉及社会、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要素以及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内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后,国内学者围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我国及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出发,探讨人口资源环境在经济中的地位、几个要素之间关系与相互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理论与评估预测研究等,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对策,为我国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及实践指导依据[6, 7]。
(2)城市化与中国资源环境/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此类由城市化、水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资源环境、协调度、主成分分析等关键词组成。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环境。构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度模型等对这些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和实证研究,开展调控机制、模式等方面的研究[8, 9],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3)资源环境约束或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发展。此类由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约束、人地关系、资源环境基础、城镇化等关键词组成。此类又包括两个小类:一个是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约束/承载力的关系研究,这是复杂人地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地理学面向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综合集成与相互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资源环境约束或人地关系对城镇化发展做出梳理,探讨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发展模式及路径等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另一个是产业结构作为连接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桥梁和纽带,与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探索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途径,产业结构变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等方面。
(4)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问题对策。此类由对策、资源环境审计、资源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关键词构成,它又可分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问题对策研究两个小类。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其中的一个小类。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资源环境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21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研究,之后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些研究主要通过构建或使用一种或多种资源环境承载力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资源、土地、生态等各类要素以及区域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实证研究[10],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取得了重要成果。另一个小类是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现状、策略、对策以及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
(5)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关系。此类由生态足迹、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环境压力等关键词构成。生态足迹可以反映生态环境的状况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演化关系是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以生态足迹的视角,探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环境压力关系,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计量分析、关系预测模型研究、动态特征、影响分析等方面[11]。
(6)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此类由环境管理、水资源、资源节约、环境问题、资源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资源约束等关键词组成。进入21世纪,我国在面对资源约束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以来,不少学者从宏观层面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在生态文明视角或生态文明框架下重新审视资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环境管理问题、环境管理制度及机制、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水资源保护等问题,成为当代我国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
2.4 热点领域的战略坐标图分析以关键词共词矩阵和聚类分析结论为基础,进一步绘制热点研究领域的战略坐标图(见图 2)。其中,X轴为向心度(Centrality),表示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向心度越大,表明越核心;Y轴为密度(Density),表示研究领域内部之间的联系程度,密度越大,表明越成熟[12]。
从战略坐标图可得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Ⅰ类)、城市化与中国资源环境/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Ⅱ类)处于第一象限,其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Ⅰ类)的密度和向心度最高,说明这类主题在整个研究中的中心地位,研究比较深入,城市化与中国资源环境/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Ⅱ类)其次。而资源环境约束或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发展(Ⅲ类)、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问题对策(Ⅳ类)、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关系(Ⅴ类)和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Ⅵ类)均处于第三象限,其密度和向心度较低,表明这几类主题研究不够深入,但也意味着这些热点主题发展空间较大,还有许多值得全面、深入研究的课题。自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之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各国需要克服的困难,而作为可以衡量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能力的生态足迹、承载力等也相应地被各国学者所重视。我国在生态足迹、承载力等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研究,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尽管在研究尺度、研究方法、评价、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理论假设、计算方法、模型应用等仍存在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且大多在某一资源的研究上。“城镇化”“生态文明”等则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研究仍然处于萌芽阶段。通过战略坐标图分析可得出,国内资源环境领域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及理论层面,但具体的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3 结论本文基于论文关键词,通过共词分析揭示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科研人员分析资源环境领域研究主题结构与研究趋势提供一些思路。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中资源环境相关论文关键词为基础数据,结合高频关键词的共词聚类分析结果,运用战略坐标图对我国资源环境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整体梳理。结果显示,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中国资源环境/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问题对策、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关系、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几大主题上。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关系、生态文明等主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的发展。由于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无法反映全部的热点主题内容,但大体可以反映该领域热点主题及主题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科研人员有个总体把握和了解。
[1] | 冯璐, 冷伏海.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2): 88-92. |
[2] | 李纲, 吴瑞. 国内近十年竞争情报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分析[J]. 情报科学, 2011, 29(9): 1289-1293. |
[3] | DONOHUE J C. Understand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A Bibliographic Approach[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73. |
[4] | 储节旺, 郭春侠. 共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EXCEL实现[J]. 情报科学, 2011, 29(6): 931-934. |
[5] | 肖志雄, 谷静. 基于共词分析法的国内协同学研究热点分析[J]. 情报探索, 2015(5): 6-14. |
[6] | 冯玉广, 王华东.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5): 402-405. |
[7] | 米红, 吉国力, 林琪灿. 中国县级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和评估方法研究[J]. 人口与经济, 1999(6): 17-24. |
[8] | 杨晶, 金晶, 吴泗宗.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分析—以珠海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5): 105-108, 118-118. |
[9] | 陈晓红, 万鲁河, 周嘉.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研究[J]. 经济地理, 2011, 31(3): 489-492. |
[10] | 张兴, 桂梅.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 2017(8): 18-20. |
[11] | 吴文彬. 生态足迹研究文献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 11-15. |
[12] | 李迎迎. 国内"互联网+"领域研究热点及内容分析[J]. 情报杂志, 2016, 35(8): 128-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