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保护与重复利用》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国际贸易也出现了环境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在中国,国际贸易存在明显的省级差异, 进一步影响了各省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而不是缩小区域差距。文章尝试采用能值计量的方法研究1993— 2012年,一个省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其贸易优势和对应的环境资源流。文章采用三个能值贸易指标(能值交换率、能值收益率和机会比率)和传统的货币指标一起来描述研究时段内的贸易收益和损失。结果表明,各省的总贸易额增加,但其增长轨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资源可得性和工作潜力方面的优势并不总是与货币优势一致。国外的贸易伙伴比中国同行获得了更多的优势,尽管中国东部省份已经表现得比中部和西部省份好得多。文章展望了各省资源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图景,明确各省在资源获取和增长潜力方面的区域差异,最后强调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关注,以便通过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可持续的贸易政策。
TIAN X, GENG Y, VIGLIA S, et al.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Chinese economy. An emergy evaluation of provincial international trade[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7, 126: 1-11.
循环经济的制度动因和障碍《资源、保护与重复利用》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确定并比较实施循环经济的动因和障碍,有利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文章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多重案例研究,把每个区域当做一个制度环境分析,并考虑了价值链参与者中制造商和集成商的类型。文章指出各地区均把实行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每个制度环境体的一般驱动力是支持再循环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行动,但是缺乏对其他循环经济类型的支持。监管措施主要推动了集成商和制造商双方的回收工作。除了分类回收的问题以外,各国的普遍障碍是缺乏合理完善的制度支持循环经济。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诸多制度方面的限制因素,诸如一些非正规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支持政策有所不同等。为了提高对循环经济的制度支持, 并使其能够发挥作为可持续增长模式的潜力, 需要为减少生产的产品和使用的材料以及增加重复利用提供多样化的体制支持。
RANTA V, AARIKKA-STENROOS L, RITALA P, et al. Exploring institutional drivers and barriers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a cross-regional comparison of China, the US, and Europe[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7, doi: 10.1016/j.resconrec.2017.08.017. (in Press)
中国细颗粒物的健康影响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是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估领域的热门话题。文章基于空气质量模型(CMAQ)分析了中国2013年由于PM2.5暴露所造成的人群死亡率的增加及其排放源头分布,对中国PM2.5相关的死亡率进行了总量和分行业、分区域的源头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由于PM2.5暴露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30万,其中心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等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为30万、73万、14万和13万。而源头分析表明,工业排放源和居民排放源分别贡献了30.5%和21.7%的死亡率,是最主要的贡献排放源。而减少30%的PM2.5相关死亡需要将全国平均的PM2.5排放减少50%,其中京津冀、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分别减少62%、50%和38%。将PM2.5排放控制到美国加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AAQS)的二级标准(35µg/m3)对致死率减少的贡献非常有限,将其控制到CAAQS的一级标准(15µ g/m3)才会有显著的健康效益。
HU J L, HUANG L, CHEN M D, et al. Premature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particulate matter in china: source contributions and responses to reduction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51(17): 9950-9959.
中国排放交易体系及其覆盖行业的影响《应用能源》
Applied Energy
建立排放交易体系(ETS)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措施。本文构建了一种动态递归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用以模拟2017年中国国家ETS覆盖行业的选择,并探讨了ETS的影响以及最适合中国的覆盖行业。结果表明,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的气候变化目标,2017—2030年ETS市场上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至120.5亿吨。电力和建筑行业是减排成本最高的行业。只覆盖一种行业的ETS会直接提升交易价格。如果政府对ETS市场的碳排放权供应者和需求者进行合理选择,可以将碳价格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文章通过对ETS行业覆盖影响的分析,建议中国ETS早期所涵盖的行业可以模仿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一期和第二期(EU-Ⅰ, EU-Ⅱ),以及美国“中西部温室气体减排协议”(MGGRA)的模式,或者寻找另一种可以平衡ETS中碳排放权的供给与需求的模式,从而在考虑到高能耗企业成本的同时确保市场的有效性。而在未来,更多的行业应该参与ETS,因为行业覆盖越多,排放交易市场越稳定。
LIN B Q, JIA Z J. The impact of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 and the choice of coverage industry in ETS: a case study in China[J]. Applied energy, 2017, 205: 1512-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