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倒逼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合力,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将本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监管网格,逐一明确监管责任人,落实监管方案;监管网格划分方案要于2015年底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由此,网格化环境管理再次引起热议,并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
当前,我国传统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态文明新形势、新要求的发展,不能顺应群众要求,不能尽快解决多年积累、短期暴发、成因复杂、治理困难的环境问题。部分地区环保工作任务繁重,大气污染达标任务艰巨。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情况层出不穷,历史欠账难以偿还,环境风险不断加大,环境执法人员疲于奔命,环境管理人员被追责事件屡有发生。网格化环境管理是新时期深入推进环境执法监督模式转变,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对实现环境执法的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智能化,构建完善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文件中明确要求推行此环境管理方法,并限定了实施时间和提出了具体要求。
1 部分地区网格化环境管理的实践网格化环境管理是近年来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创新的产物。我国环境管理网格化在部分地区已有探索和初步实践。
1.1 兰州环境监管纳入城市网格,网级清楚,责任明确根据兰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兰发〔2013〕37号),兰州市将大气污染监管、污水排放监管、河道保洁、扬尘控制等具体多发的环境监管事项下沉纳入城市管理的大网格中。兰州市在现有区、街道、社区的基础上,将城市划分为49个一级网格、338个二级网格、1482个三级网格。一级网格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街道(乡镇)书记、主任(乡镇长)为一级网格的主要责任人;二级网格以社区(村委会)为单位,社区(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二级网格的主要责任人;三级网格以楼院、小区、社(组)等为单位,网格长为第一责任人,突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整体整治和监管。在网格内部,实行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层级管理、落实到人、责任到位的制度。按照一个网格一个任务、一个方案的原则,能在网格中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需提交区级以上的问题当天上报,提交市级以上的问题限时解决。事实证明,兰州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14年8月中旬,环境保护部在兰州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其大气治理纳入城市管理网格化经验。
1.2 河南环境网格管理注重创新,由点到面,机构健全河南省在2012年年初建立了“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环境责任管理体系。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监察执法模式指南的通知》(豫环文〔2012〕21号)专门规定了全省推行网格化环境管理的有关事项和细节。省、市、县各级环境监管区域划分为若干主体网格和单元网格,通过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工作任务和具体责任分解到各级机构、细化到每个岗位、量化到每个点源,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环境监察执法责任体系。其中,安阳市注重“网格化、无缝隙、全覆盖”的管理体系,将全市所有乡镇纳入环境责任制管理。在部分环保任务繁重的网格化区域内,设置环境监察中队,配备有固定执法车辆、摄像机、照相机等必要执法装备,负责区域内所有企业、乡镇和村落的环境监管。在不具备建立中队条件的县区,明确管辖区域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以及具体领导和责任人,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双重管理。
1.3 河北环境网格管理狠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2014年1月1日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河北省172个县(市、区)、30个开发区、238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51437个行政村(居委会)开始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乡、村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根据河北省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实施意见》(冀环治领办〔2013〕11号)的有关要求,全省建立县、乡、村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其中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明确了环境监管主体责任,村级设立信息员。网格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监管责任细分到单位、到人头,并强化监管考核。环保部门还招募、培训了10298名大气污染防治义务监督员,对网格实行包括“人大、政协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立体监管制度。
2 网格化环境管理的特征网格化管理是落实责任主体、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可以避免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在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和环保任务十分繁重的背景下,网格化环境管理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优势。分析目前实施的网格化环境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2.1 制度保障用制度设计保障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是各地实行网格化环境管理的普遍做法。以上案例中均以省、市名义印发了综合性文件,明确规定了网格化的设立与管理职责,责任到人,责任到点。各管理领导小组,根据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的需要,制定并完善了各项制度,实施统一管理,或结合当地实际,有特色地将执法落到实处。同时在执法过程中严守制度,专业执法。
2.2 责任到位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是明确“谁具体管什么范围内的什么事”。通过职责分层、分级,划分不同级别的网格,明确每个级别网格的责任。网格内责任机构开展网格监管对象普查工作,建立监管对象信息库,对重点行业实行“一企一策”,对重点网格强化管理。对单元网格划分做到全面覆盖,没有盲区,各责任人固定管理范围。改变以前游击式、运动式管理,实现管理分类化和精细化。有效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做到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
2.3 增强主动增强环境管理主动性。基层环保管理的终端向前延伸,将村(社区)划入单元网格。村(社区)级单元网格一旦出现问题,村(社区)负责人会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并反馈和检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同时群众的环境诉求能够及时传达,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在全面监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问题查处,实现准确、及时的动态化管理。
2.4 形成合力在网格责任人的牵头下,社会各界同时进行监督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和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治污工作,共同构成监管和服务主体。各种力量协同作战,相互信任,目标一致,形成良性互动的积极氛围。
3 网格化环境管理的启示近年来,全国环保工作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环境改善的压力依然巨大,时段性、阶段性、区域性超标排污依然存在,空气质量形势不容乐观,环境质量成为实现小康社会指标的短板。部分以大企业为主的排污主体体现出排污强度大、环境风险高、群众投诉多、周边环境差的特点。 部分地区网格化管理的成功开展以及取得的成效,对提升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尽快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减缓环境压力,解决群众环境诉求有重要启示。
3.1 设计出本地化的环境网格监管制度兰州、河北、河南等地的环境网格管理,归结起来是从制度和政府层面上高度重视,杜绝底层责任不到位,用制度避免基层责任的缺失和脱节,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我国环境治理口号已喊多年,但治理成效并不显著,局部地区甚至逐渐恶化,究其根本性原因在于,大量要求得不到落实,没有追究依据,很多措施停在空中,难以落地,更谈不上责任到人、责任到厂。总结出部分地区的做法,设计出本地化的环境网格监管制度是落实网格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3.2 明确责任和边界,问题解决在网格中各省市本地特征差别较大,有的以工业污染排放为主,有的以生活污染为主等各不相同。如何合理划分网格成为较大的难题。网格的划分要遵循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根据属地状况的不同进行划分。同时要把管理的对象划入网格,形成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在此基础上明确网格的具体监管职责,参与监督检查的人员要明确职责和任务。改变传统单一的问题导向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主动下沉、主动发现的属地管理的模式转变,使网格中的问题在网格中管控和解决。
3.3 搭建信息化平台,规范化管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应充分应用移动执法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科技支撑,建立企业环保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尤其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提高防控的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将治污的任务和责任进行分解,取消过多的中间环节,让网格化管理扁平化,做到事前预警管理。
3.4 社会广泛参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现阶段,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参与监督管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吸引和组织他们纳入网格管理监督。以网格化为龙头,坚持标本兼治,建立企业主体责任明确、属地负责具体到位、行业监督管理清晰、社会参与充分良性的网格全覆盖、管理精细化的环保长效管理机制。
4 推行网格化环境管理的构想(1)在基本思路上,实现“以区域为边界,以网格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责任到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全面落实责任制,实现任何事情有责任人,任何问题有督查有公开,进度可查询,责任能明确,绩效可评估。
(2)在具体做法上,按照“有权有责、权责一致、权责分明;公示公开、按期考核、组长负责;边界细化、配备到位、对接留痕”的基本要求,将重点企业污染监察、重点工地和场区环境监管、水气固和垃圾等重点环境问题的解决纳入各街道网格化,明确责任人,形成全市到边到底全覆盖的一张网格。
(3)在载体形式上,学习成功的经验,结合各省市现有的人员队伍、环境监管、企业规模、产业特点等,重点超大型企业可以自成网格,以地级市环保局监管人员为网格长,区(园区)为一级网格长;街道为二级网格长,社区(村)为三级网格长,具体明确责任人、责任事、责任边界。以目前存在的“环境污染投诉举报热线”为网格化管理信息节点中心,构建快速反应、责任明确、取证留痕、违法必究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1] | 王伟.兰州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2014(5). |
[2] | 周迎久.横到边、纵到底实施网格监管——河北严查细管消除隐患[N].中国环境报,2013-05-23. |
[3] | 邵丽华.河南"五化"模式让监察执法人员心里有底[N].中国环境报,2012-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