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福州 350003
2. Fujian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and Accident Investigation Center, Fuzhou 350003
我国化工园区内企业相对集中,重大危险源数量多、密度大,存在着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现实性和可能性。2015年“4.6”福建古雷腾龙芳烃有限公司二甲苯装置爆炸,“4.21”南京扬子石化厂乙二醇装置爆炸,“6.12”南京德纳化工厂环氧乙烷装置爆炸,“7.16”山东日照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液化烃球罐爆炸、“7.26”甘肃庆阳石化公司常压装置渣油换热器着火,“8.5”江苏常州新东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甲苯类储罐爆炸,“8.22”山东淄博润兴化工厂分离器爆炸,“8.26”武汉江夏区拓创工业园气瓶爆炸,“8.31”山东东营滨源化学有限公司爆燃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均暴露出布局不合理、项目准入门槛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园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至今,我国尚未制定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技术规定,相关的专题研究也鲜见报道。在当前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开展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对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十分重要。
1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特性 1.1 环境风险物质化工园区聚集了大量石化、化工企业,这些企业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各种环境风险物质(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生产工艺大多处在高(低)温、高(低)压等作业环境下,工艺较复杂,操作条件严格,稍有不慎,很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1.2 环境风险工艺随着石化生产、储存装置日益大型化,化工园区内集中了众多重大环境风险源,从码头 、储罐区、管道、运输等环节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以及灭火产生的消防污水等都存在环境风险。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环境风险物质泄漏事故,很可能因其潜在的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
1.3 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植被、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
近年来,化工园区正在快速发展,由于化工园区一般都处于城乡附近,因此化工园区的风险直接关系到周边城市和村镇等敏感点的环境安全。据 2009 年环境保护部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的结果,12.2% 的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1千米,10.1% 的企业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不足1 千米,72%的企业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1]。
2 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路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路线分为调查评估、建章立制、预案编写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第三阶段预案编写奠定了基础,下面将做详细阐述。
2.1 调查评估 2.1.1 基本情况预案编制单位应收集化工园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园址的特殊状况,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对园区内所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情况、危险物质与危险废物(产生、储存、转移、处置)情况、主要环境风险源辨识与环境风险评估、园区周边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和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对环境敏感区域环境(或健康)造成的危害等进行分析汇总。
2.1.2 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深入分析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核查覆盖园区的可视化监控系统和自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以及环境风险单位信息库。对重大环境风险单位的监管能力、集污染源监控和环境质量监控及图像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化在线监控中心建设、适用性强的污染物扩散和迁移状况模拟模型、信号传输系统和可共享的应急监测设施等予以评估。预警体系调查还包括根据环境风险评估计算各企业不同单元的系统风险值,结合环境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汇总各企业各环境风险源数据,存储于风险源特性阈值数据库。结合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建立园区环境风险预警指标及地理信息,存储于风险源信息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设定各风险源特征风险物质环境安全阈值,将风险源特征风险物质监测数值与环境安全阈值实时对比,通过近似度判定报警[2]。
2.1.3 环境风险防控工程调查企业、园区和周边水系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分析园区内公辅、环保等公用服务设施以及园区雨、清、污水收集管网以及交通、疏散路线。评估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和有效的防止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特别是隶属于园区的周边水系是否建立可关闭的闸门,以及其他有效防止泄漏物和消防污水等流出园区外的环境防范工程设施[3]。
2.1.4 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分析化工园区内各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园区级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安全生产、消防、卫生等),以及结合园区新、改、扩建项目修订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情况。核实园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应急物资建设,对重大风险单位集中监控和应急指挥平台、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全面提升园区风险防控和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以及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2.1.5 环境应急数据库园区环境应急数据库包括园区内企业基本情况、危险物质、重点环境风险源、移动环境风险源等动态管理信息、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资料、内外应急救援队伍动态管理信息、应急救援物资和设施(备)数据档案(包括应急救援物资和设施(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用方式)、园区内主要环境风险源示意图、存放大量危险物质的位置、救援设备存放点、消防系统和附近水源、污水管道和排水系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进口与周边道路、重大环境风险源的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等,以及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案例数据库,包括发生的原因、后果、应急处置的方法、效果及经验和教训等。
2.2 建章立制 2.2.1 责任制度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由园区管理机构负总责,“一把手”亲自抓。园区管理机构应督促园内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配合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的监督管理。明确园区管理机构职责,充分发挥监督、协调与引导作用,主要包括园区、企业环境风险评估、预测、预警与控制,园区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联动制度(环保、安监、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4]。
2.2.2 考核制度组织制定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考核管理要求,加强对园区环境管理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立企业环境风险防范的考核制度,考核企业定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申报环境风险状况、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制度、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地方环保部门备案、定期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配备应急救援物资以及建立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等制度的执行情况[5]。
2.2.3 追究制度必须深刻汲取“8.1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的教训,天津港虽然不是化工园区,但是许多化工园区拥有自己的港口,而天津港所暂存的危化品绝大多数也是转运至化工园区企业的。因此,作为经营管理行业主管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切实监管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查处。作为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查把关,对违反安全距离规定和仓储业务违规的企业严肃查处。环保、安监、消防等部门必须熟知辖区内危化品和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存放点、理化和毒理性能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方法,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遏制事态扩大。化工园区应建立完善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依法限期整治,责令整改。对存在偷排、直排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的,依法实行挂牌督办。
对屡次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列入省级挂牌督办范围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按照相关法律和法规处理。
2.2.4 报告制度化工园区内企业每年应将本企业环境管理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报告报送园区管理机构,园区管理机构每年应将园区环境管理情况报告报送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应以“8.1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为戒,对于危化品和环境风险物质的使用和存放发生变化的企业,更应及时、准确地逐级报告。
2.2.5 环境风险防范制度化工园区环保部门应明确环境风险管理重点,制定全方位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强化园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行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规范入园项目技术要求,实行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化入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防范问题[6],加强入园项目环境风险管理。实施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加强园区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建立第三方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园区污染物排放监测,严格园区运行监管,开展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风险管理,加强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凡园区和园区內企业风险防控设施不完善、污染物超标排放且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治理的,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暂停新入园区建设项目的审批。
3 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3.1 环境风险评估 3.1.1 环境风险物质识别应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附录B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进行识别,该指南所包含的环境风险物质310 种,其中84 种是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对于未列入附录B 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则根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鉴定为剧毒的(LD50 ≤ 5mg/kg)以5t 作为临界量,高毒、中等毒或低毒的(LD50 ≤ 5000mg/kg)以50t作为临界量。该指南临界量均严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采用更小的临界量对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可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威胁。其次也可选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对未列入表1中的危险化学品,必须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中的物质分类再按表2的临界量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3.1.2 环境风险源识别化工园区从码头、储罐区、管道、运输等环节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以及灭火产生的消防污水全过程都存在环境风险,而储罐区更是能量和有害物质的集合点。化工园区内储罐区储存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特性。不少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与生产装置构成了重大危险源。对于液态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主要有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若因消防环节处置不当而导致危险化学品进入水体,则可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事故。化工工艺装置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工艺设计不合理、材质有缺陷、安装质量差、人员操作失误或受物料腐蚀、磨蚀等影响,可导致可燃物料泄漏,进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若发生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则会引起人员中毒伤亡事故发生[7]。
3.1.3 后果情景分析化工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的主要区别:其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化工企业所用原辅材料、中间产物和主副产品大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环境风险等级高。其二,生产安全事故次生、衍生的反应生成物成分复杂。如某化工园区大量使用己内酰胺,该物质在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时分解次生有毒物质,环境风险评价在预测时选取了一氧化碳。通过化学键能比较,C-C 键能346kJ/mol C-N 键能305 kJ/mol,己内酰胺热分解首先是释放氨[8],且氨(LC501390mg/m3) 的毒性比一氧化碳(LC502069mg/m3)还强。因此,后果情景分析应慎重选择毒性更强、对环境影响更严重的次生、衍生的反应生成物作为预测因子。其三是消防污水量大。由于化工企业原辅材料大都是易燃、易爆物质,灭火加冷却等消防污水远远超过消防最大为6 小时的设计水量,如福建古雷腾龙芳烃有限公司“4.6”爆炸事件消防灭火长达60 多小时。
3.2 应急能力建设 3.2.1 组织架构依据实际,明确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以及各机构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建立各应急部门人员、职责的信息数据库,从组织层面确保实现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日常管理与异常应急处置的有机统一。应与地方政府、化工园区相关部门、园区内企业及专家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不断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组织架构。
3.2.2 资源评估环境应急资源主要包括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如环保、公安、消防、安监、卫生)的组成、各自的应急能力及分布情况,园区内各种重要应急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消防设备设施、交通工具、控制环境风险物质泄漏和有毒物质扩散的设备、个人防护设备、通信联络设备、应急照明装置、医疗支持设备、应急电力设备、重型机械设备等)和化工园区所在地政府和相邻地区可用的应急力量与资源等。环境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处理、消解和吸收污染物(泄漏物)的各种絮凝剂、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氧化还原剂等。应急装备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急通信系统、电源(包括应急电源)、照明等。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程度,对园区的应急资源、处置能力以及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强化保障措施。
3.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化工园区应实行封闭化管理,对入园企业的污染源、危险源进行统一核查登记。在园区与集中居民区、环境敏感区之间设置合理的防护带及缓冲带,保障园区周边人群的健康与安全。在充分论证各企业污水处理和事故应急池的实际情况下,构建足够大的园区污水处理厂及事故应急设施( 应急池、缓冲池、沟渠)。建立企业间事故应急池联用,实现事故废水向临近企业事故应急池的转移,避免事故废水污染外环境[9]。制定园区内主要污染物和化学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方案,不断提高化学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做好对园内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性监测和空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建立集污染源监控、工况监控、环境质量监控于一体的园区数字化在线监控平台,开展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并与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联网。强化园区风险应急管理与联动,深化与安全监管、公安消防和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提高园区在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事故时的环保意识,实现与区域环境风险应急体系的对接,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和培训,确保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及时、有效,避免和减少次生突发环境事件[10, 11]。应整合园区应急资源,建立综合性或者专业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物资、医疗救援装备,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环境风险防范的成效取决于本质安全,即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创造安全的生产作业条件。企业应采用先进、安全的生产工艺、机械设备、装置等,为操作者提供安全的生产作业条件。企业必须承担主要的环境风险防范和安全生产责任,保证足够的投入以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程度[12],杜绝因一流的工艺技术、二流的设备质量、三流的管理能力所造成的重大事件的发生。
3.4 环境应急处置措施[13]警戒与警示。根据调查、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
救生与救护。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和标识。
关阀与堵漏。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堵漏方案,如泄漏物易燃时,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控险与输转。设置水幕墙或屏封水枪,稀释、降解气态污染物浓度,或设置蒸汽幕防止污染物向敏感目标扩散。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放空,转移受威胁的危险化学品等至安全地带和场所。制定严密的围堵方案,利用水污染三级防御体系以及企业间事故应急池联用,将泄漏和消防污水围堵在园区以内。
监测与侦检。分析监测泄漏污染物种类、浓度范围,测定风速、风向、污水的流向、 流速以及对邻近环境敏感目标的污染程度,及时将结果上报政府和相关部门并通报可能受其影响的相邻单位和居民。
洗消与清理。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在污染区域布洒中和或洗消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洗消污水必须排入应急池或污水处理厂并经处理和环保部门监测达标方可排放。
4 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结构框架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应在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在指导事发企业开展应急处置的同时,重点围绕事件造成的企业与化工园区之间以及化工园区周边环境影响的应急响应与处置。
环境应急综合预案。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和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安全防护、次生灾害防护、应急状态解除、善后处置、应急保障、预案管理、附件等。
应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重点明确突发环境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体现自救互救和联防联动的特点。
环境应急专项预案。应按水、气、土壤、溢油、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危险废物等要素分别制定专项预案。内容包括: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主要是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及泄漏至厂界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措施,环境应急、环境质量及趋势分析监测,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临时安置场所以及减轻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等措施。
环境应急现场处置预案。主要是根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物质泄漏、爆炸等情况,从操作措施、先期救护、物资调用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应急处置措施特别是环境风险物质扩散超出厂界的处置措施。
内容包括:危险性分析、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注意事项等。重点是切断污染源和控制影响范围的有效措施、事件现场隔离警戒、防止次生环境事件措施、泄漏物回收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内容包括:环境风险识别、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等。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鉴于突发环境事件的不可预见性,不可能配备完全满足化工园区应急处置要求的应急物资,所以报告必须明确园区内可以使用的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以及园区外部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和单位联系方式,不求完全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内容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救援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
5 结语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评估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技术路线、要点和结构框架。编制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首先应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通过分析企业和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所在以及在预警体系、防控工程、保障体系、应急数据库和各项制度等环境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事件可能造成的企业与化工园区之间以及化工园区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分别编制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环境应急综合预案应重点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环境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
环境应急专项预案主要侧重于水、气、土壤、溢油、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危险废物等要素的应急处置。环境应急现场处置预案应针对切断污染源、控制影响范围、现场隔离警戒、防止次生环境事件、泄漏物回收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拟定具体、详细、可操作的措施。
[1] | 王金南, 蒋洪强, 刘年磊. 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 规划的战略思考[J]. 中国环境管理, 2015, 7(02):1-7. |
[2] | 黄相国, 陈刚. 环境风险预警方法与应急成套装备的应用展望[J]. 环境保护科学, 2015, 41(01):12-17. |
[3] | 谷丰. 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与防范措施[J]. 环境保护科学, 2014, 40(02):120-126. |
[4] | 王金南, 曹国志, 曹东, 等. 国家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框架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01):186-191. |
[5] | 毛剑英, 袁鹏, 冯晓波, 等. 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J]. 环境保护, 2012(02):40-42. |
[6] | 边归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5, 7(02):61-67. |
[7] | 刘宏, 钟琦, 张云龙, 等. 邻水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水环境风险评估[J]. 人民黄河, 2013, 35(01):45-48. |
[8] | 易春旺. 己内酰胺在预热器中热分解的研究[J]. 化工进展, 2005, 24(01):82-84. |
[9] | 韩伟, 金鑫荣, 王瑜. 石化企业突发水环境事故防控体系建设探讨[J]. 环境与发展, 2014, 26(03):91-93. |
[10] | 边归国. 浅谈我国石化行业环境风险防范[J]. 能源与环境, 2013(05):75-77. |
[11] | 童莉, 曹亮, 李继文, 等. 浅析石化行业环境风险高发原因及对策建议[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05):66-71. |
[12] | 梅桂友. 论环境风险防治的"八个强化"[J].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12(05):16-18. |
[13] | 边归国. 我国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3, 5(04):3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