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下一篇»
  中国环境管理  2015, Vol. 7 Issue (6): 99-99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赵华林. 三十年环保职业之体会[J]. 中国环境管理, 2015, 7(6): 99-99.
[复制中文]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5, 7(6): 99-99.
[复制英文]
赵华林,曾任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现任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三十年环保职业之体会
赵华林    

新世纪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历程表明:知行合一,载沉载浮,各种思维、实践此消彼长,汇 集成龙吟虎啸、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经济社会的丰富、多元使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性格更 加平和、包容,促进环境保护理论和实践不断升华,唯此才能与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平共处,才能 维系生态平衡。三十余年的环保经历让我有了如下的职业体会:

第一,环保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亟待我们积极作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 发展阶段,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人均GDP 接连实现跨越。“十三五”期间,经济进入新常态,经 济增速换挡,从高速到中高速,环境压力进入调整期;经济结构调整,从失衡到再平衡,污染物排 放强度进入回落期;政策思路转变,从西医疗法到中医疗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入双赢期。可是,我国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资源环境 约束加剧这一客观事实。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高居不下,环境承载 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美好生活的环境诉求与时俱增。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以牺牲环境容量为代价来获得的财富数量 的增长,表现出典型的高消耗、低效益和高污染排放特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被放在了对立极 上。虽然我国环保工作无法实现发展阶段的超越,但是环保事业仍可积极作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共赢,这就需要有新思路,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 境协调发展上有新手段,大力推进治污减排,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不对环境带来更巨大的挑战。机遇与 挑战并存是我们所面临的中国现实。为中国发展服务,为中国环保奉献,是我们环保人的职业使命。

第二,环境保护能够成为加快产业转型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 关,这在治污减排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刑天舞干戚,猛志 固常在。治污减排工作的开展,有效遏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长期增长的势头,全国部分环境质量 指标也随之持续改善,而且,污染减排相关措施的大力推行,极大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 方式进一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此外,随着各项具体措施落实,治污减 排已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促进减排、保护环境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任务,也是经济发展的任 务,更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治污减排工作的广泛开展,使得“环保”日益成为一种社会理念、 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两型社会建设,提升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第三,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具有历史决心与战略智慧。首先,环境问题是经济问题。环境 问题缘自经济发展,面对所涌现出的环境问题,必将从经济问题入手。决定环境质量的最根本的因 素是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不变,环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对立统一的依存 关系。如果将人类社会发展比喻为汽车,经济发展就好比油门,环境保护就好比刹车。油门为社会 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刹车为社会发展及时调整路线,规避危险。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这就要求环保工作应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环境问题还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环境问题 越来越关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环保部门忠诚守卫公共环境,成为环境守护 者,环保部门面对危害环境的行为需要发出预警,同时对一些环境问题具有处理权力。要集中精力 尽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注的大气、水、土壤等重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更是影响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科学谋划“十三五”目标指标,并为之敢于担 当、积极作为、稳妥推进、务求实效。当前,国家领导层都认识到,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 一时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已经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环境保护被正式纳入政 绩考核范畴。“运动式”的做法是无法真正解决环境问题的,环保工作要有新思维,实施差别化安 排,精心管理、精准发力,对生产过程、消费过程进行精细化的全过程管理更为必要了。在治污减 排的环保工作实践中,要将投入产出比作为重要补给予以判断。

在过去30 余年的职业生涯中,逝去了的都是历史,留下的更是风景。开轩览物华,推景入深 林。通过这本书,欢迎读者走进我的世界,走入环保领域,走向中国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