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环境管理  2024, Vol. 16 Issue (4): 26-33  

引用本文 

柳学信, 吴鑫玉, 孔晓旭. 企业碳信息披露理论进展与价值共创路径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24, 16(4): 26-33.
LIU Xuexin, WU Xinyu, KONG Xiaoxu. Research on the Theory Development and Value Co-Creation Path of Corporate Carbon Disclosure[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16(4): 26-3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双碳’目标下碳信息披露体系设计与效果研究”(22 & ZD145)

作者简介

柳学信(197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E-mail: liuxuexin@cueb.edu.cn.

责任作者

孔晓旭(199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改革、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E-mail: kongxiaoxu@cueb.edu.
企业碳信息披露理论进展与价值共创路径研究
柳学信 1,3, 吴鑫玉 1, 孔晓旭 2,3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100070;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 北京 100070
摘要: 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进行自身管理变革、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参考信息并提高经营合法性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碳信息披露在企业的碳减排管理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经济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企业碳信息披露产生的背景与内涵;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归纳了包括驱动因素、经济后果、评价与效果在内的企业碳信息披露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个价值共创理论框架来解释企业碳信息披露如何通过与利益相关者互动从而实现价值增值。最后对企业碳信息披露未来的实践与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旨在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碳信息披露    驱动因素    经济后果    价值共创    
Research on the Theory Development and Value Co-Creation Path of Corporate Carbon Disclosure
LIU Xuexin1,3 , WU Xinyu1 , KONG Xiaoxu2,3     
1.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China;
3. China ESG Research Institute,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China
Abstract: Carbon disclosure serves as a primary mean for enterprises to undertake internal management reform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stakeholders and to improve the legitimacy of their operations. In recent years, carbon disclosur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enterprises,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corporate carbon disclosur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orporate carbon disclosure, including driving factors, economic consequences, evaluation and effects, through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propose a value co-cre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plain how corporate carbon disclosure can realize value-added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stakeholders. Finally, the future practice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corporate carbon disclosure are discuss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subsequent development.
Keywords: corporate carbon disclosure    driving factor    economic consequences    value co-creation    
引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报告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约1.1℃,由此引致的气候变化以及更加频繁激烈的极端事件,对自然和人类造成了广泛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危机,自1995年起联合国开始召开气候变化大会,促使人类社会采取协同措施降低碳排放。目前已有136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碳排放的88%。随着这些目标的陆续宣布,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势在必行。

企业既是经济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碳排放的主体。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以及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经济社会转型,作为碳排放主体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运营压力,势必要在碳减排行动上有所作为。而企业减排的基础和前提是信息披露,碳信息披露可以满足各利益方需求,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能够协助投资者在知情、有效的基础上做出资本配置决策,发挥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披露碳信息还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能够以信息指导企业减排实践,助力国家气候目标的实现。

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关注热度的不断攀升,碳信息披露这种特殊的企业管理活动在学术界也得到瞩目。碳信息披露的规范不仅对于企业碳减排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为此,本文旨在进一步厘清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如何通过碳信息披露实现价值共创。首先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背景与内涵做出了介绍与界定。接下来通过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相关文献进行全面审查来形成系统的知识图谱,分析确定了该研究主题的年代分布和热点问题,从驱动因素、经济后果、评价与效果的角度展现了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然后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企业碳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机制。本文主要对以下问题予以解答:①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发展背景和本质内涵是什么?②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情况如何?③企业怎样通过碳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共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性回应,构建了当前企业碳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整合性框架。最后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1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内涵

碳信息披露的发展根源于对人类生存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警觉和认知。企业碳信息披露则是一种公司制定的与气候活动相关的标准化报告程序。从社会运动角度来看,碳信息披露策略是企业、政府和活动家之间不断博弈协调的成果 [1]。从制度规范的角度来看,由于“强制同构”“模拟过程”“规范压力”,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实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同质化 [2]。从合法性角度来看,企业仅披露符合社会和环境期望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碳信息,是避免审查的一种手段 [3]。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碳信息披露是响应利益相关者需求,为其评估气候风险提供便利的一种方式 [3]。这种运动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将企业碳状况转化为对风险和市场机会的评估,对企业和投资者具有明确的财务影响” [4]。企业碳信息披露越来越被理解为信息治理的一个实例,即通过信息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来对目标行为者的行为进行治理 [5]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将自己的碳排放及碳吸收、减排方案及执行情况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与机遇等信息对外公开披露,其中碳排放泛指《京都议定书》及其补充协议规定的二氧化碳(CO 2)、甲烷(CH4)等七种温室气体的排放;②企业碳信息披露是碳减排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共识和号召促使国际组织积极制定碳信息披露标准、各国政府出台并不断完善减排与披露法规,从而将责任与压力落实到企业这一微观主体;③充分的碳信息披露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使企业全面审查自身,降低风险、保障合规、促进企业持续改进,既有利于政府优化政策部署,又有利于投资者优化投资决策,在更高的层面上创造社会价值。

2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文献计量分析 2.1 文献来源与分析说明

开展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在于确定文献来源,为保证文章质量,本文的中文文献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文章,文献分类目录为经济与管理科学,以表 1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共140篇,人工剔除重复、主题相关性过弱的文献18篇,共余文献122篇。外文文献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进行筛选,研究领域为商业与经济等相关学科,以表 1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共754篇,人工剔除重复、主题相关性过弱的文献478篇,剔除“article”以外类型文献59篇,共余文献217篇。碳信息披露相关研究起步于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以《京都议定书》签订2年后的2000年作为时间筛选起点,在检索过程中发现碳信息披露相关主题文章起始于2008年。考虑到关键词检索筛选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也为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和主题覆盖范围,针对17个管理学国际顶级期刊做了人工筛选,补充相关英文文献15篇。分析所采用的软件是CiteSpace,该软件可以充分展示主题文献的年代分布并形成系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 1 文献检索关键词表
2.2 年代分布与研究热点

通过精准筛选,CNKI和WoS中碳信息披露相关文献的研究起点都在2008年。图 1图 2分别是CNKI和WoS核心数据库碳信息披露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趋势图,代表着国内和国际与碳信息披露研究主题最相关的高质量文章的年代分布情况。国内关于碳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章在时间上有增有降,2013— 2016的增长可能受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展开的影响,2022年发表数量的再次增长是受到我国“双碳”目标的公布及后续一系列政策部署的激励。对比之下,国际上关于碳信息披露的文章呈直线上升趋势,自该主题出现以来,相关研究的发表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说明国际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图 1 CNKI企业碳信息披露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图 2 WoS企业碳信息披露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为了确定碳信息披露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CiteSpace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图 3图 4分别代表了CNKI和WoS企业碳信息披露相关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图,字体大小代表了出现频率的高低,连线代表关键词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出现。企业碳信息披露相关研究以碳信息披露项目为重点研究对象,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关研究围绕公司治理的系列因素(如board diversity、board independence等)与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排放、碳中和的发展密不可分,研究主体多为上市公司,尤其关注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财务绩效、产权性质、绿色技术、公司治理的关系,最新进展主要研究了碳披露质量、投资者保护、经济增长等。

图 3 CNKI企业碳信息披露关键词时间线
图 4 WoS企业碳信息披露关键词时间线
3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我们将文献大致分为三类,即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驱动因素、导致的经济后果以及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现状的评价和实际披露效果。

3.1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驱动因素 3.1.1 降低成本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自愿披露碳排放信息的企业可以约束其排放行为并降低代理成本。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减轻信息不对称,企业碳信息披露向投资者传递企业信息,既可以降低监督和管理的成本,又能够约束管理者的自私行为,以此缓解代理问题。

因此,企业为降低代理成本通过优化治理能力和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水平。内部治理中,独立董事比率能够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约束管理者行为,促进企业进行更多的信息披露 [7],更高的董事会效率 [8]、更大的董事会规模 [9]、更丰富的高管高碳行业的任职经历 [10]、首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委员会的可用性 [11]、董事会教育水平和任期的多样性 [12]、环境股东行动主义 [13]等公司内部治理因素能起到相同的效果;设立环保部门、通过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4]、使用环境管理系统(EMS)[15]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环境与碳管理标准的方式促进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而在外部治理中,分析师对企业的关注与跟进 [16]、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17]被证明能够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

3.1.2 满足合法性

合法性被视为碳信息披露的基本原理或主要动机 [4]。企业积极进行碳信息披露可以看作是一种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行为,是对来自碳监管、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增加的回应 [18],以此获得各方的认可和支持。

因此,为了减轻利益相关者施加的合法性压力,企业有动机进行碳信息披露 [19, 20]。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低碳环保信息的日益关注会形成敦促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公共压力,其中政府压力、股东压力、社会压力、投资者压力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压力都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 [21, 23]。此外,完善的碳排放制度 [24]、法律制度 [25]、规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17]有助于促进企业碳信息披露。李力和刘全齐 [26]研究发现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同样受到以新闻报道、政府监管为代表的监管压力的影响。媒体报道越多,企业受监督压力越大,碳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19, 27]

3.1.3 资源交换

披露是满足目标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管理工具,企业管理者利用这些信息来影响或操纵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以获得维持公司所需的资源 [28]

企业碳信息披露可以作为一种能够换取其他资源的手段。Khan等 [29]利用50家新西兰最大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碳信息披露质量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声誉,改善披露情况能够获得利益相关者的奖励,包括声誉、财力和竞争力。基于社会交换与资源依赖理论,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更高,同时也获取了更多的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李力等 [30]研究发现碳绩效越好的企业越愿意披露碳信息,且其披露质量更高,其目的在于增强自身的可识别性,降低投资者的逆向选择,以换取更低的股权融资成本。碳排放量大的企业也会为获取公众认可、减少诉讼风险,披露更多的碳信息。

3.2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3.2.1 提高投融资效率

企业碳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提高企业投资效率。马微和盖逸馨 [31]以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与其面临的融资约束的关系,碳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呈现出从无影响到降低再到加剧的过程。余珍和韩金红 [32]则发现所处行业竞争越大、所处地区市场化水平更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更能促进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提高。何玉等 [33]、崔秀梅等 [34]也发现碳信息披露水平与资本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甚至碳信息披露还可以消除碳风险对企业债务成本的不利影响。除融资外,披露碳信息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也有益处。韩金红和余珍 [35]发现碳信息披露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缓解投资不足共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国有企业和管理层权力较低的企业在这方面表现更好。

3.2.2 获得资本市场反馈

进行碳信息披露且披露质量更高的企业可以收到资本市场的良好反馈。如Grewal等 [36]研究股票市场对欧盟一项非财务披露指令的反应,发现非财务业绩和披露优异的公司的平均市场反应是积极的。Ziegler等 [37]对比分析企业碳信息披露在欧洲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发现资本市场在估值中既包括碳排放水平,也包括碳信息披露行为,它会惩罚碳足迹多的公司,且没有披露碳排放信息的公司将受到更大惩罚。Liesen等 [22]研究发现投资者通过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披露的低效定价和良好企业气候变化表现,实现了高达13.05% 的异常风险调整后回报率。

3.2.3 促进整体财务表现

质量较高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有利于优化企业财务绩效 [38],从而提高企业价值。Alsaifi等 [39]基于资源的观点研究英国的环境政策,发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自愿碳信息披露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Siddique等 [40]以全球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对碳绩效有积极影响,对短期财务业绩有负面影响,但是对长期财务绩效有正面影响。此外多项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随碳信息披露水平提升呈U型,即随着披露水平的提高,企业价值先降低后回升,换言之,披露碳信息在短期内抑制企业价值增长,在长期上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41, 42]。与此同时,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这可能与不同的研究情景、数据、方法和时间有关。总的来说,碳信息披露能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假设受到更多的认可和验证。

3.3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评价与效果 3.3.1 评价方法

为评价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学者们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指数法、项目评分法和声誉评分法构建评价工具 [44]。目前学术研究中常见的企业碳信息披露评价指标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碳信息披露领导指数、利益相关者需求指数、行为制度指数、性能维度指数。碳信息披露领导指数参考CDP披露标准,从战略规划、治理架构、风险或机遇识别、碳排放核算等角度形成系统的披露评价指标 [3, 31]。利益相关者需求指数主要基于政府及监管部门、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消费者及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碳信息需求进行打分 [45, 46]。行为制度指数主要从碳减排管理定位、碳排放管理制度、碳减排实施方法、碳排放合规程度等行为制度层面进行评价 [21]。性能维度指数主要从碳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性能方面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 [43]

3.3.2 披露质量

Freedman和Jaggi[49]等学者注意到披露指导的作用,Hrasky[50]则开始关注披露质量困境。如我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存在定量化信息不足、结构散乱、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51],Liu和Zhang[52]基于ANPCloud模型进行的研究也发现中国电力行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较低。Boiral等 [53]研究指出可持续性报告信息不平衡、报告乐观、缺乏利益相关者问责制,这种差异和缺乏透明度既无益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也不满足报告组织的要求。Sullivan和Gouldson[48]以英国零售业为例,分析了公司的碳信息披露不能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原因在于公司自愿披露的碳信息的质量远远达不到投资者要求,质量较低且不统一的报告使投资者很难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3.3.3 印象管理行为

环境报告中的生态目标通常承诺在公司活动中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然而Borgstedt等 [55]研究发现大多数公司都没有信守承诺,因为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公司的内部调整能力并不总是匹配的。孙晓华等 [56]注意到企业碳信息披露存在迎合行为,披露的碳信息与实际减排行动有所差距。Pitrakkos和Maroun[47]的研究也表明公司仍然不愿报告为减少碳排放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应对利益相关者而进行的披露存在印象管理行为。Fabrizio和Kim[57]指出公司可能会故意使其披露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以此模糊负面内容,增加接收方的信息处理成本,从而减轻报告负面信息对信息中介机构给出的环境绩效评级的负面影响。Khan等 [28, 29]也发现新西兰顶级公司的碳信息披露属于“化妆品”,即为形象管理而进行的外部修饰,报告的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

4 企业碳信息披露价值共创理论框架

现实世界中,企业往往专注于短期利益,受“瓜分蛋糕”思维的负面影响甚大,让企业、个人和社会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之中。爱德蒙斯 [58]认为“分蛋糕不如做大蛋糕”,价值共创就是做大蛋糕的过程。当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共同关注长期绩效以增进社会价值时,往往可以“做大蛋糕”,共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从而扩充社会资源,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我们将共同“做大蛋糕”的过程称为价值共创,即企业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压力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的过程和结果。在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方通过协作与互动促使价值流动和增值。

基于此,本文按政府、投资者、压力组织、消费者四类利益群体划分了企业碳信息披露的价值创造活动,见图 5。通过明确考虑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双向价值流动,外环形解答了企业通过碳信息披露与谁一起创造价值以及为谁创造价值,箭头则解释了在每个利益相关者关系中,什么构成价值以及价值是如何创造的。首先,所有利益相关者关系都由共同创造价值驱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并构成了企业碳信息披露实现价值共创的基础 [59]。其次,每一种关系及其相关的相互价值交换都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并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企业碳信息披露反过来为企业和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最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和分享解释了企业为什么进行碳信息披露,以及碳信息披露如何实现企业长期价值,从而为企业在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与融合提供了理论解释。

图 5 企业与主要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机制示意

对企业而言,虽然碳信息披露带来成本,但从长远视角来看,可以助力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碳信息披露能够使企业清晰认识到自身的碳排放情况、面对的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碳战略,规避相关风险并抓住发展机遇。对消费者而言,他们能够为披露碳信息的企业提供市场支持。优质客户对企业的长期选择是保障企业经营和获利的基础。利润成为创造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副产品,顾客也拥有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和产品,从而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共创和分享。对政府而言,他们能够为披露碳信息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企业碳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碳战略的重要内容,能够极大程度减轻政府气候工作方面的压力,助力其绿色政治目标的实现。对投资者而言,他们能够为披露碳信息的企业提供财务支持,如进行负责任投资,将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不仅局限于短期利润,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有能力承担由披露产生的额外成本,更容易获得长期成功,不仅为投资者创造经济利润,也创造了社会价值。对压力组织而言,他们能够为披露碳信息的企业提供合法性支持,向没有行动的企业施加压力。在压力组织的督促下,企业为获取环境合法性积极进行自检自查,提升碳信息披露水平,在此过程中往往能够同时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重新定义了企业碳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价值共创机制:①在全球气候压力下,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解决可持续性问题,作为可持续性价值创造过程的一部分,社会各界形成以商业活动为中心的广泛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趋同,以共同“做大蛋糕”,满足人类解决气候问题的需要;②这种价值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为内化企业碳排放行为的负外部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将企业的成本逻辑转化为价值共创逻辑,是一种基于长期主义、以目标为导向、使全社会共同受益的价值增值行为;③价值创造的过程和结果能够解决面对成本压力情况下企业碳信息披露由何驱动的问题,为企业披露碳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解释,对目前解释企业碳信息披露行为的其他理论进行系统性的兼容与整合。因此,价值共创理论体现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时出于道德和商业考虑的综合视角,为解释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

5 讨论与展望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研究发展逻辑和规律,开拓性地利用价值共创理论模型来解释企业碳信息披露行为和结果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价值交换与创造过程,为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但整体来看,企业碳信息披露研究仍有进步空间。

首先,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本文提出了基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共创共享价值的企业碳信息披露价值共创理论,但其内在机理和逻辑有待深入挖掘。接下来可以继续探讨基于怎样的作用机制和路径才使得披露碳信息的企业实现价值提升、这种价值的提升在其他可持续发展行为或企业碳战略中如何实现,以期展开全面的企业气候问题应对方案研究。

其次,企业碳信息披露的驱动机制和经济后果需要在不同制度情境下做进一步研究。现有研究多是基于发达国家的制度环境,发展中国家及一些转型国家的合法性及制度压力、利益相关者需求不同,企业碳信息披露的驱动机制和经济后果可能也会有所区别。随着发展中国家企业碳信息披露制度与实践的不断完善,未来可研究更多制度环境下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前因和后果。

最后,考虑聚焦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标准和制度如何影响企业行为。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颁布了众多的披露标准建议与法规,这些不同的标准和法规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水平和质量有着怎样的影响值得探讨。目前的文献尚缺乏关于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标准和制度如何影响企业行为的系统研究,未来可对不同标准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企业碳信息披露标准是否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REID E M, TOFFEL M W. Responding to public and private politics: corporate disclosure of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30(11): 1157-1178. DOI:10.1002/smj.796
[2]
GALBREATH J. How 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nefit firms? evidence from Australia[J]. European business review, 2010, 22(4): 411-431. DOI:10.1108/09555341011056186
[3]
STANNY E. Voluntary disclosures of emissions by US firms[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3, 22(3): 145-158. DOI:10.1002/bse.1732
[4]
KOLK A, LEVY D, PINKSE J. Corporate responses in an emerging climate regim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mmensuration of carbon disclosure[J].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08, 17(4): 719-745. DOI:10.1080/09638180802489121
[5]
SOMA K, MACDONALD B H, OPDAM P, et al. Editorial overview: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and transformation 2016: informational 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J]. 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2016, 18: v-vii. DOI:10.1016/j.cosust.2016.01.003
[6]
KIM O, VERRECCHIA R E. Market liquidity and volume around earnings announcemen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4, 17(1-2): 41-67. DOI:10.1016/0165-4101(94)90004-3
[7]
张彪, 李捷. 董事会组成与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的关联性——基于2011-2016年CDP中国报告的实证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2): 38-47.
[8]
BUI B, HOUQE M N, ZAMAN M. Climate governance effects on carbon disclosure and performance[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020, 52(2): 100880. DOI:10.1016/j.bar.2019.100880
[9]
HE R, ZHOU M D, LIU J, et al. Female directors and carb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China[J].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2021, 2021(1): 7772601.
[10]
李秀玉, 李倩雯, 史亚雅. 媒体监督对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影响研究[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9, 35(6): 81-92.
[11]
PETERS G F, ROMI A M. Does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improve environmental risk disclosures? Evidence from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4, 125(4): 637-666. DOI:10.1007/s10551-013-1886-9
[12]
KATMON N, MOHAMAD Z Z, NORWANI N M, et al. Comprehensive board diversity and qualit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market[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9, 157(2): 447-481. DOI:10.1007/s10551-017-3672-6
[13]
FLAMMER C, TOFFEL M W, VISWANATHAN K. Shareholder activism and firms'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climate change risk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21, 42(10): 1850-1879. DOI:10.1002/smj.3313
[14]
戚啸艳. 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DP项目的面板数据分析[J]. 学海, 2012(3): 49-53.
[15]
TANG Q L, LUO L. Carb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arbon mitigation[J].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 2014, 24(1): 84-98. DOI:10.1111/auar.12010
[16]
管亚梅, 李盼. 终极控制人性质、分析师跟进和企业碳信息披露[J]. 现代经济探讨, 2016(7): 84-88.
[17]
唐勇军, 赵梦雪, 王秀丽, 等. 法律制度环境、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与碳信息披露[J]. 工业技术经济, 2018, 37(4): 148-155.
[18]
RADU C, CARON M A, ARROYO P. Integration of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within corporate disclosur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44: 118681. DOI:10.1016/j.jclepro.2019.118681
[19]
梅晓红, 葛扬, 朱晓宁. 环境合法性压力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研究[J]. 软科学, 2020, 34(8): 78-83.
[20]
李大元, 黄敏, 周志方. 组织合法性对企业碳信息披露影响机制研究——来自CDP中国100的证据[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6, 28(5): 44-54.
[21]
吴勋, 徐新歌. 公共压力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基于2008-2013年CDP中国报告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24): 232-237.
[22]
LIESEN A, HOEPNER A G, PATTEN D M, et al. Does stakeholder pressure influence corporate GHG emissions report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urope[J].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 2015, 28(7): 1047-1074.
[23]
GUENTHER E, GUENTHER T, SCHIEMANN F, et al. Stakeholder relevance for reporting: explanatory factors of carbon disclosure[J]. Business & society, 2016, 55(3): 361-397.
[24]
苑泽明, 王金月. 碳排放制度、行业差异与碳信息披露——来自沪市A股工业企业的经验数据[J]. 财贸研究, 2015, 26(4): 150-156.
[25]
LUO L.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contex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ary carbon disclosure and carbon emission performance[J]. Accounting & finance, 2019, 59(2): 1235-1264.
[26]
李力, 刘全齐. 新闻报道、政府监管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3): 30-39.
[27]
杨子绪, 彭娟, 唐清亮. 强制性和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制度对比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J]. 系统管理学报, 2018, 27(3): 452-461.
[28]
BLANCO C C. Supply chain carbon footprinting and climate change disclosures of global firms[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21, 30(9): 3143-3160. DOI:10.1111/poms.13421
[29]
KHAN H Z, HOUQE M N, IELEMIA I K. Organic versus cosmetic efforts of the quality of carbon reporting by top New Zealand firms. Does market reward or penalise?[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3, 32(1): 686-703. DOI:10.1002/bse.3169
[30]
李力, 刘全齐, 唐登莉. 碳绩效、碳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 管理评论, 2019, 31(1): 221-235.
[31]
马微, 盖逸馨. 企业生命周期、碳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基于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J]. 工业技术经济, 2019, 38(1): 109-116.
[32]
余珍, 韩金红. 碳信息披露、市场环境与商业信用融资——基于2011-2015年CDP中国报告的实证研究[J]. 企业经济, 2017, 36(10): 185-192.
[33]
何玉, 唐清亮, 王开田. 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J]. 会计研究, 2014(1): 79-86, 95.
[34]
崔秀梅, 李心合, 唐勇军. 社会压力、碳信息披露透明度与权益资本成本[J]. 当代财经, 2016(11): 117-129.
[35]
韩金红, 余珍. 碳信息披露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2011~2015年CDP中国报告的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7, 36(8): 117-124.
[36]
GREWAL J, RIEDL E J, SERAFEIM G. Market reaction to mandatory nonfinancial disclosure[J]. Management science, 2019, 65(7): 3061-3084. DOI:10.1287/mnsc.2018.3099
[37]
ZIEGLER A, BUSCH T, HOFFMANN V H. Disclosed corporate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stock performance: an international empirical analysis[J]. Energy economics, 2011, 33(6): 1283-1294. DOI:10.1016/j.eneco.2011.03.007
[38]
温素彬, 周鎏鎏. 企业碳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媒体治理的"倒U型"调节作用[J]. 管理评论, 2017, 29(11): 183-195.
[39]
ALSAIFI K, ELNAHASS M, SALAMA A. Carbon disclosur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UK environmental policy[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0, 29(2): 711-726. DOI:10.1002/bse.2426
[40]
SIDDIQUE M A, AKHTARUZZAMAN M, RASHID A, et al. Carbon disclosure, carbon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21, 75: 101734. DOI:10.1016/j.irfa.2021.101734
[41]
李雪婷, 宋常, 郭雪萌. 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 管理评论, 2017, 29(12): 175-184.
[42]
宋晓华, 蒋潇, 韩晶晶, 等.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价值效应研究——基于公共压力的调节作用[J]. 会计研究, 2019(12): 78-84.
[43]
杜湘红, 伍奕玲. 基于投资者决策的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J]. 软科学, 2016, 30(9): 112-116.
[44]
QIAN W, SCHALTEGGER S. Revisiting carbon disclosure and performance: legitimacy and management views[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017, 49(4): 365-379. DOI:10.1016/j.bar.2017.05.005
[45]
陈华, 王海燕, 荆新. 中国企业碳信息披露: 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 会计研究, 2013(12): 18-24, 96-96.
[46]
李秀玉, 史亚雅. 绿色发展、碳信息披露质量与财务绩效[J]. 经济管理, 2016, 38(7): 119-132.
[47]
PITRAKKOS P, MAROUN W.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carbon disclosures[J]. 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policy journal, 2020, 11(3): 553-589.
[48]
SULLIVAN R, GOULDSON A. Does voluntary carbon reporting meet investors' need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2, 36: 60-67. DOI:10.1016/j.jclepro.2012.02.020
[49]
FREEDMAN M, JAGGI B. Global warming disclosures: impact of Kyoto Protocol across countr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2011, 22(1): 46-90. DOI:10.1111/j.1467-646X.2010.01045.x
[50]
HRASKY S. Carbon footprints and legitimation strategies: symbolism or action?[J].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 2012, 25(1): 174-198.
[51]
张丽欣, 王峰, 王振阳, 等. 欧美日韩及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监测、报告和核查机制对比[C]//2016第五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论文集. 澳门, 中国: 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2016: 34.
[52]
LIU Z B, ZHANG C Y. Quality evaluation of carb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public companies in China's electric power sector Based on ANP-Cloud mode[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22, 96: 1068181.
[53]
BOIRAL O, HERAS-SAIZARBITORIA I, BROTHERTON M C, et al. Ethical issues in the assurance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s: perspectives from assurance provid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9, 159(4): 1111-1125. DOI:10.1007/s10551-018-3840-3
[54]
HAQUE S, DEEGAN C. Corporate climate change-related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related disclosures: evidence from Australia[J].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 2010, 20(4): 317-333. DOI:10.1111/j.1835-2561.2010.00107.x
[55]
BORGSTEDT P, NIENABER A M, LIESENKÖTTER B, et al. Legitimacy strategies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German DAX companies' disclosed objective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9, 158(1): 177-200. DOI:10.1007/s10551-017-3708-y
[56]
孙晓华, 车天琪, 马雪娇.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 识别、溢价损失与作用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 2023(1): 132-150.
[57]
FABRIZIO K R, KIM E H. Reluctant disclosure and transparency: evidence from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19, 30(6): 1207-1231. DOI:10.1287/orsc.2019.1298
[58]
亚历克斯· 爱德蒙斯. 蛋糕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2-17.
[59]
BRIDOUX F, STOELHORST J W. Stakeholder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welfare: a behavioral theory of contributions to joint value cre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6, 41(2): 229-251. DOI:10.5465/amr.2013.0475
[60]
STUBBS W, COCKLIN C. Conceptualizing a" sustainability business model"[J]. 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 2008, 21(2): 1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