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环境管理  2024, Vol. 16 Issue (3): 40-48  
0

引用本文 

钟玲, 李晟昊, 马旭东, 刘晓宇, 王晓萌, 翟明洋, 周长波. 减污降碳背景下的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技术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24, 16(3): 40-48.
ZHONG Ling, LI Shenghao, MA Xudong, LIU Xiaoyu, WANG Xiaomeng, ZHAI Mingyang, ZHOU Changbo. Research on Clean Production Audit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Par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16(3): 40-48.

作者简介

钟玲(1984—),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评价技术,E-mail: zhongling@edcmep.org.cn.

责任作者

周长波(1973—),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标准与技术等,E-mail: zhoucb@edcmep.org.cn.
减污降碳背景下的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技术研究
钟玲 , 李晟昊 , 马旭东 , 刘晓宇 , 王晓萌 , 翟明洋 , 周长波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北京 100029
摘要: 工业园区具有产业集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集中的特点,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全链条调查诊断,提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方案,与减污降碳具有高度的目标协同性和路径一致性。本研究从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审什么”“如何审”“如何评”的三个核心问题着手,提出了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的识别技术、审核问题的诊断技术、审核绩效的评价技术以及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管理体系建立要点,构建了以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促进园区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并提出了推动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基于三大核心技术构建的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路径可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可复制的技术方法,为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减污降碳    清洁生产审核    技术分析    
Research on Clean Production Audit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Par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ZHONG Ling , LI Shenghao , MA Xudong , LIU Xiaoyu , WANG Xiaomeng , ZHAI Mingyang , ZHOU Changbo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ndustrial park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are the main force in promot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 clean production audit conducts a full chain investigation and diagnosis of the production and service processes, proposes the program of energy-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enhancement, which has a high degree of goal synergy and path consistency with pollu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core issues of "what to audit", "how to audit" and "how to evaluate" in clean production audit of industrial parks, this study propose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key points in park clean production audits,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audit problems, evaluation techniques for audit performance, and key points for establishing a park clean production audit management system. It constructs an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promoting park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through industrial park clean production audits, and propo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park clean production audits. In this study, the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path of industrial park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 core technologies can form a standardized, standardized and replicable technical method, and provide technology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synergistic efficiency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in industrial parks.
Keywords: industrial parks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clean production audit    technology analysis    
引言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要求进一步凸显,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工业园区企业聚集,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集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研究显示,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国31%左右的碳排放[1],能耗、水耗、COD排放量、SO2排放量、氨氮排放量、NOx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0.2%、7.1%、34.1%、12.5%、83.6%、11.1%[2]。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将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作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着力点,并指出要提高园区能源、水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能力。

清洁生产审核是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降低能耗、物耗、废物产生以及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案,进而选定并实施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3]。由此可见,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节能作为降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因此,清洁生产审核是实现减污降碳目标的有效手段。2022年5月[4]和2023年3月[5],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两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的通知,拟通过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探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审核新模式,强化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重要作用。自此,“减污降碳”作为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被明确提出。

相关学者和机构从研究和实践层面对工业园区减污降碳进行了探索。费伟良等[6]提出了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全流程协同路径和对策建议;冯钦忠等[7]基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产生现状提出了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要求;魏泽洋等[8]提出了“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约束下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的管控路径;杨儒浦等[9]构建了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晗博等[10]设计了工业园区碳污协同的脱钩发展技术路径;李宣瑾等[11]基于上海化学工业区危险废物协同处置模式总结了园区减污降碳运行管理模式;马雅静等[12]以赤岸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为例总结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五大成功路径;李奕杰等[13]以浙江省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为案例评估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促进园区减污降碳中取得的成效。此外,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发布了《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导则》(T/CSPSTC 116—2023)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绩效评价指南》(T/CSPSTC 117—2023),分别对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措施和绩效评价方式进行了规定。

尽管目前各方从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开展了工业园区减污降碳方法、路径、实践等研究和探索,但尚未有学者以清洁生产审核的视角开展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研究。鉴于清洁生产审核与减污降碳具有高度的目标协同性,本研究从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审什么”“如何审”“如何评”的三个核心问题着手,研究提出审核重点识别技术、审核问题诊断技术和审核绩效评价技术,构建以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工业园区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可复制的技术方法,为工业园区减污降碳提供路径支撑。

1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核心技术探讨

在技术层面,建立标准化的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方法需要突破三大关键技术。一是审核重点的识别技术,工业园区种类多样,规模大小和主导产业各不相同,园区内企业数量众多,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千差万别,因此,以园区作为整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首先要识别审核的重点,即解决“审什么”的问题。二是审核问题的诊断技术,面对不同类型的园区和已识别的不同审核重点,需快速查找和诊断其环境问题短板和温室气体排放重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且可复制可推广的审核共性方法,即解决“如何审”的问题。三是审核绩效的评价技术,清洁生产审核前后,需对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实现减污降碳、提质增效的目标,因此,要建立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即解决“如何评”的问题。

国内在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方面做了诸多探索。在理论研究层面,魏峣等[14]、刘铮等[15]、周露等[16]从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和框架方面提出理论假设和审核建议;在实践层面,山东、海南、四川、广东等地开展了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探索。总体上看,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尚未回答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审什么”“如何审”“如何评”三个核心问题,也未建立系统的、可复制的、可推广的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方法模式。

2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分析 2.1 审核重点的识别技术

工业园区企业集中,污染物和碳排放也集中,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主要聚焦环境要素和园区企业两个层面。前者从园区整体层面确定园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后者从企业个体层面确定园区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

工业园区的环境要素重点考虑大气、水、固体废物、能源、气候5大类别,并细化为PM2.5、VOCs、SO2、NOx、COD、氨氮、总氮、一般固体废物(固废)、危险废物(危废)、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等11个小类。本研究借鉴环境管理体系[17]的审核思路,从环境影响范围、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频次、合规情况、公众关注程度等5个维度综合判定重点环境要素。采取专家打分法,邀请熟悉园区情况的不少于5名技术专家或园区管理者对各环境要素进行打分,得分靠前的环境要素即判定为重点环境要素。工业园区重点环境要素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所示。

表 1 工业园区重点环境要素筛选评价指标体系

重点企业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排污/碳量和排污/碳强度两个因素,并从废气、废水、固废、能源和温室气体等5个方面设置二级指标,各项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成PM2.5、COD、危废、不可再生能源等14项可量化的三级指标。每项三级指标按企业排放情况从高往低进行排序,各指标取排名前10的企业,同时列出园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将所有名单汇总形成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当三级指标数据不足或园区排污/碳特征特别明显时,可根据已识别的园区重点环境要素选取部分参与重点企业评价的三级指标。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2所示。

表 2 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筛选评价指标体系
2.2 审核问题的诊断技术

工业园区减污降碳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源头减量、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等全链条手段,清洁生产审核尤其突出源头治理和过程优化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对两批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的全面调研结果,综合有关园区清洁生产和减污降碳文件的相关要求,从园区产业结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能源使用、环境管理、企业间关联关系构建、园区清洁生产管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等8个方面建立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问题诊断清单。问题诊断清单为开放式,园区在应用时可根据园区特点进行增补或删减。表 3~ 表 10展示了诊断清单的详细内容。

表 3 工业园区产业结构问题诊断清单
表 4 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诊断清单
表 5 工业园区资源利用问题诊断清单
表 6 工业园区能源使用问题诊断清单
表 7 工业园区环境管理问题诊断清单
表 8 工业园区企业间关联关系构建问题诊断清单
表 9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管理问题诊断清单
表 10 工业园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问题诊断清单
2.3 审核绩效的评价技术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绩效体现为审核前后园区清洁生产水平的提升。本研究通过构建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审核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基于四个兼顾原则。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全面是指一级指标覆盖宏观(园区)、中观(企业间)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重点是指以宏观即园区层面评价为主,体现为其分值占比71%。二是兼顾降碳和减污,降碳是体现在“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设置上,在11项二级指标中其分值占比最重,为26%(含园区和企业层面);减污体现在“环境管理”指标设置上,其分值为24%(含园区和企业层面);降碳和减污合计权重50%,体现了园区清洁生产“降碳、减污”的目标导向。三是兼顾定性和定量,如何获取有效数据历来是开展单个园区评价和园区间横向对比的难点和堵点,本研究采取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以弥补数据不足的短板。在39项三级指标中,定性指标有30项,定量指标有9项,其中,定量指标值是在参考绿色园区[18]、生态工业园区[19]等量化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两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园区的实际情况而设定。四是兼顾源头和过程,源头管控体现在“产业结构”指标设置上,分值占比为13%,包括产业准入标准、清洁产业占比等三级指标;过程管控体现在企业间的物质和能源循环梯级利用,分值占比为10%。

通过赋分法开展工业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估。得分≥90,为优秀水平;得分80(含)~ 90,为良好水平;得分60(含)~ 80,为一般水平;得分 < 60,为较差水平。表 11展示了工业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表 11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4 审核管理体系及路径集成

除以上三个关键技术,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审核实施的重要保障,具体包括审核的组织管理、审核实施、持续改进等。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管理体现“园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即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主管机构的职能,积极组织协调园区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等开展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充分发挥园区企业作为园区基本组成单元的作用,切实落实清洁生产和减污降碳改造的主体责任。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程序体现“循序渐进、逐项突破”的导向,即针对园区产业布局、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环境质量等关键突出问题,采用多轮审核、专项审核、一对一审核、文件审核等方式,逐一识别问题来源,建立针对性解决方案,逐步解决园区发展与资源环境存在的突出矛盾,实现园区减污降碳的目标。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持续改进体现“协同联动、螺旋上升”的目标,即基于首次清洁生产审核结果制定持续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包括本轮审核时间周期较长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实施计划、本轮审核绩效评价、下一轮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和工作计划、园区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建设计划、清洁生产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等。图 1展示了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完整技术路线图。

图 1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路线
3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实施的政策保障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与园区减污降碳具有高度的目标协同性,为切实发挥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在促进园区减污降碳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应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明晰各自在推动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工作任务、考核方式、时间节点等,形成工作合力;地方应制定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计划,并强化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成效考核,压实工业园区的主体责任。

二是加强差异化研究,明确激励机制。综合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特点,加快出台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和步骤,指导园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开展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将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纳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优先支持范围,切实减轻地方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园区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负担;强化清洁生产审核结果的采信,在绿色园区、低碳园区、减污降碳园区等评选中,优先考虑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园区。

三是推动制度衔接,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与生态环保督查、园区环境影响后评价、重污染天气管控、排污许可等制度有机融合,形成制度合力,服务于减污降碳的目标。对园区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开展“双碳”战略、绿色低碳发展、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无废”园区、绿色金融等政策解读和培训,指导园区从组织形式、管理机制、实施方案、清洁生产水平评估、持续清洁生产审核等方面建立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管理体系,形成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长效机制。

4 展望

本研究提出的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和路径在辽宁大连某工业园区得到试点应用。试点依据审核重点识别技术确定重点审核企业数占园区企业总数的15%,重要环境要素4项,包括大气环境的VOCs排放、水环境的总氮排放、危险废物管理和温室气体排放;依据审核问题诊断技术识别出园区问题105项,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实施周期、技术难度等,最终确定宏观层面审核方案5项,中观层面2项,微观层面20项;依据审核绩效评价技术测算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实施后,园区清洁生产水平由“一般”提升至“良好”,园区将实现年减排总氮9125 kg、COD减排18250 kg、节水145万t、节电657万kW·h,每年增加91 080 t蒸汽供应,相当于节约标煤33 248 t,减排温室气体89 770 tCO2eq。

试点研究表明,本研究成果有潜力推广至更大范围工业园区,形成标准化的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受试点样本量的限制,本研究提出的审核技术重点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和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仍有优化提升的空间。下一步将面向不同类型工业园区进行试点应用,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有效抓手。

参考文献
[1]
郭扬, 吕一铮, 严坤, 等. 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21, 13(1): 49-58.
[2]
于淼, 胡山鹰, 陈定江, 等. 中国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能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与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1, 43(11): 1465-1467.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EB/OL]. (2016-05-16). https://www.mee.gov.cn/gkml/hbb/gwy/201611/t20161123_368114.htm.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关于推荐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EB/OL]. (2022-05-06).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05/t20220506_977054.html.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关于推荐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EB/OL]. (2023-03-09).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03/t20230309_1019008.html.
[6]
费伟良, 崔永丽, 刘兆香, 等. "双碳"目标下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研究[J]. 中国环保产业, 2022(12): 19-22. DOI:10.3969/j.issn.1006-5377.2022.12.024
[7]
冯钦忠, 杨世童, 刘俐媛, 等. "双碳"目标下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分析与技术要求[J]. 环境保护科学, 2023, 49(3): 1-7.
[8]
魏泽洋, 汪自书, 谢丹, 等. 工业园区"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技术路径研究[J]. 环境保护, 2023, 51(14): 22-28.
[9]
杨儒浦, 王敏, 胡敬韬, 等. 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23, 36(2): 422-430.
[10]
高晗博, 冯则实, 吕一铮, 等. 工业园区碳污协同的脱钩发展技术路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24, 37(3): 637-649.
[11]
李宣瑾, 贺成, 夏志云, 等. 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案例探析——以上海化学工业区危险废物协同处置模式为例[J]. 环境保护科学, 2023, 49(3): 18-26.
[12]
马雅静, 张昱恒, 吴嗣骏, 等. 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的思考与实践——以赤岸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为例[J]. 环境保护科学, 2023, 49(3): 13-17.
[13]
李奕杰, 王金洲, 林剑, 等.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促进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为例[J]. 环境保护科学, 2023, 49(3): 8-12, 56-56.
[14]
魏峣, 罗斌, 周波, 等.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框架及关键点[J]. 四川环境, 2017, 36(S1): 17-21.
[15]
刘铮, 党春阁, 李子秀, 等. 环保新形势下工业园区推进清洁生产框架思路研究[J]. 环境保护, 2017, 45(22): 60-65.
[16]
周露, 陈亢利, 黄学军, 等. 产业园区整体推动清洁生产审核的有关问题探讨[J]. 环境工程, 2017, 35(4): 165-168.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18]
[19]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 HJ 274-2015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