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环境管理  2024, Vol. 16 Issue (2): 32-39  
0

引用本文 

张婧雯, 葛察忠, 郝春旭, 段显明, 董战峰, 周全. 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J]. 中国环境管理, 2024, 16(2): 32-39.
ZHANG Jingwen, GE Chazhong, HAO Chunxu, DUAN Xianming, DONG Zhanfeng, ZHOU Quan. Progress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16(2): 32-39.

作者简介

张婧雯(2000-),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管理, E-mail: 13783855722@163.com.

责任作者

周全(1987-), 女,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 E-mail: zhouquan@caep.org.cn.
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
张婧雯 1, 葛察忠 2, 郝春旭 2, 段显明 1, 董战峰 2, 周全 2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2.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100044
摘要: 构建合理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监测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 为有效监测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与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吻合、对应生态环境部主管部门职责且有数据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指标体系, 对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子目标及评估指标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 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子目标整体表现较好, 但具体表现仍然存在差异。据此, 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短板研究、提升中国生态环境领域SDGs的整体表现和增加国际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接纳度与认可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环境领域    评估    
Progress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ZHANG Jingwen1 , GE Chazhong2 , HAO Chunxu2 , DUAN Xianming1 , DONG Zhanfeng2 , ZHOU Quan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Beijing 100043,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rational system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indicator is the key to scientifically monitoring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onitor the progress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study has established a set of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SDGs. This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lobal indicator framework of IAEG-SDGs, corresponds to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nd is supported by data. And it i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hina's SDGs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good, but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Based on thi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SDGs, strengthen research on weaknesses in key areas,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hina's SDGs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international acceptance and recognition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
Keywords: SDG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ield    assessment    
引言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简称SDGs)和169个子目标 [1],指明了全球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对其中各个目标进行度量和监测是执行该议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SDGs指标体系显得尤为必要。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机构间专家组(Inter-agency Expert Group on SDG Indicators,IAEG-SDGs)制定了一套全球指标框架 [2],该框架目前包含231个指标,用于动态监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情况,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别层面的SDGs监测评估。

科学地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是确保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量化评估是探索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现实需要,既有助于全面、科学地评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又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环境领域SDGs落实,提升我国生态环境领域SDGs表现。联合国每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采用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对全球SDGs进展进行监测评价,但该报告仅从区域层面对SDGs进行评估,并不能反映具体国家的表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UNSDSN)和贝塔斯曼基金会每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和指示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国家层面对SDGs进行评估,并根据SDG指数得分对各个国家进行排名,为比较国家间不同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可能。但该《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组织、民间社会组织、期刊论文等公开资料,且统计口径、指标等与中国的统计制度有部分不一致,评估结果不能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SDGs的真实进展情况 [3]

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我国SDGs的评估进行了探索。朱婧 [2]从民生改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质量4个方面构建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进行了评估。Xu等 [4]对应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了119项指标,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的时空动态。邵超峰等 [5]建立了由人类健康福祉指数、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指数及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可持续性指数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技术体系。王慧娟等 [6]对应可持续发展全球指标框架中的目标层面,构建了由16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和9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陈思含等 [7]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征出发,建立了由2个系统、4个支柱、12个领域和48项指标组成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进行了评估。汪涛等 [8]从城市发展基础、发展经验、重视程度、创新能力、辐射性和可塑性等6个方面构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已建立的6个示范区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梳理发现,大部分学者是从本土化视角或者可持续发展全球指标框架中的目标层面对SDGs进行探索,与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的对应性较差,在国际话语体系下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

为了提高可信度和说服力,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既与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吻合且又具有数据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的16个可持续发展子目标进行科学评估,并提出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1 评估技术体系 1.1 指标的选取

本研究聚焦生态环境领域,对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中的22项具体指标逐一分析,在与全球指标框架保持最大程度关联性的基础上,在中国统计体系中选取33项能够表征具体指标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选取的具体方法为:

(1)若中国有相同统计类目的指标或者国际组织对该具体指标有全面的统计数据,则直接使用该指标。例如指标6.a.1(作为政府协调开支计划组成部分的与水和环境卫生有关的官方发展援助数额),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对该指标有全面的统计数据,能够直接应用。

(2)若中国有基本能对应该具体指标的统计类目的,则在中国统计体系中选择相关的合适指标表征该具体指标。例如指标6.3.1(安全处理家庭和工业废水的比例),在中国统计体系中没有能够对其进行全面衡量的单一指标,本研究采用城镇污水处理率对家庭废水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工业废水处理率则采用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这一统计指标进行替代。

(3)若在中国统计体系、相关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中有同类别数据的指标,则选择相对较为合适的指标来表征该具体指标。例如指标13.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虽该领域有较多已发布的文献和报告可供参考,但这类数据多为模型估算结果,且在权威性上有所欠缺。综合考虑多种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发布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数据对该具体指标进行对应,而未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纳入考虑。

(4)若具体指标无法使用统计数据评估,则采用政策分析等方式进行定性评估。例如指标12.4.1(关于危险物质和其他化学品及废物的国际多边环境协定的缔约方中按照每个相关协定的要求履行了信息转递承诺和义务的缔约方数目),本研究将其转化为对中国在该领域的政策、规划等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选取“关于危险物质和其他化学品及废物的国际多边环境协定中要求履行信息转递承诺和义务的完成情况”这一评估指标来表征该指标。

1.2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收集了2016—2021年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如年鉴和公报;对于国家统计体系中不能覆盖的指标,采用国内行业协会或行业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如中国碳排放数据库;若某一IAEG-SDGs指标没有对应的国内统计数据,则采用国际组织、国际条约或文献中的统计数据,如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

对于定量指标,由于其原始数据计量单位、数量级、正逆性质等差异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本研究采用极值剔除、阈值确定、无量纲化和加权计算进行数据处理。处理过程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1)剔除极值。观察每个评估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当年实际情况,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或由特殊情况导致、不具有时间序列影响的极端值进行剔除。

(2)确定阈值。目标值使用每个指标的最佳表现。对于下限的选取,若能在已有指标体系中找到最低参考值,则使用该值作为下限。若无参考值则采用联合国SDG元数据中的评估依据,或参照其他国际权威学术论文中的相关标准和已有数据情况,对该项指标给出适宜的最低值。

(3)无量纲化。为了使各个指标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运用线性极值标准化法将每个变量无量纲化,处理过的数据都处于区间[0, 1],其中0表示最差,1表示最佳。经过这一计算过程,所有指标的数据都能够按照升序进行比较,即更高的数值意味着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更近,见式(1)。

(1)

式中,x为原始数据值;max/min分别表示同一指标下所有数据最优和最差表现的极值;X'是计算之后的标准化值。

(4)加权计算。生态环境领域的各个指标及子目标同等重要,本研究采用等权重方式来调节和设置对应指标的权重。

对于定性指标,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已有数据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方法,对该指标2016—2021年的实施情况给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评分。

1.3 评估方法

为了使评估结果在国际SDGs评估框架中具有说服力,本研究基于UNSDSN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和指示板报告》中的评估方法,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估,使得评估结果能够表征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1)状态评估方法。经标准化处理,评估指标及子目标的值都处于[0, 1],参考贝塔斯曼基金会历次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和指示板报告》中的指标数值阈值,在该区间划分出4个等级表示评估指标及子目标的状态(表 1)。本研究采用2021年数据对评估指标状态进行评估(若2021年数据缺失,使用最近年份的数据评估),将评估指标值调整为0至1,根据“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原则,采用各子目标下得分最低的两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值来表示该子目标的总分值,若某项子目标下只对应一个评估指标,则该评估指标所处等级决定了子目标的总体评级。

表 1 中国生态环境领域SDGs状态等级

(2)发展趋势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四箭头系统”表示评估指标和子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表 2),在发展趋势评估中使用近5年(2016—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实现该生态环境相关SDGs的速度和可行性。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使用剔除极端值后的定量指标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实际年均增长率,使用线性回归得到的斜率即为实际年均增长率。第二步,使用起始年份值(2016年)与目标值(若目标值有具体年份,则使用该年份,否则统一设定为2030年)计算目标年均增长率。第三步,计算实际年均增长率与目标年均增长率的比值R。使用“四箭头系统”来描述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趋势。具体方式为:若R<0,则近年来增速为负;若0≤R<0.5,增速停滞;若0.5≤R<1,增速较缓;若R≥1,增速较快。第四步,求出每个子目标对应所有定量指标R的均值,按相同标准使用“四箭头系统”评价,得到该生态环境相关子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表 2 中国生态环境领域SDGs发展趋势
2 评估结果分析

本研究使用2016—2021年的数据对评估指标以及子目标2021年的状态和近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对整体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2.1 状态评估结果

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和子目标的状态均较为理想。33项评估指标中,进展较好的评估指标有27项,占比81.7%;进展较为缓慢的评估指标有2项,占比6.1%;进展较为滞后的评估指标有2项,占比6.1%;进展特别滞后的评估指标有2项,占比6.1%(图 1)。根据权重对子目标下得分最低的两项评估指标状态分值进行聚合,得出的平均值为子目标的总分值(图 2)。在16个子目标中,进展较好的子目标有12个,占比75%;进展较为缓慢的子目标有2个,占比12.5%;进展较为滞后的子目标仅有2个,占比12.5%。

图 1 评估指标状态图 注:图中网格线从内到外依次为0.33、0.5、0.67和1,图 2同理。
图 2 子目标状态图
2.2 发展趋势评估结果

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和子目标的发展趋势较好。在33项指标中,保持目前的重视程度并继续推行相关措施才可能达标的评估指标有28项,占比84.9%;需提高重视程度并加强相关措施实施才可能达标的评估指标有1项,占比3.0%;达标困难需有重大突破才有可能达标的评估指标有4项,占比12.1%(表 3)。根据权重对子目标下的各个指标的R值进行聚合,得出子目标发展趋势(表 3)。在16项子目标中,保持目前的重视程度并继续推行相关措施才可能达标的子目标有11个,占比68.7%;需提高重视程度并加强相关措施实施才可能达标的子目标有4个,占比25%;达标困难需有重大突破才有可能达标的子目标仅有1个,占比6.3%。

表 3 生态环境领域子目标及评估指标发展趋势的评估结果
2.3 短板分析

从状态等级来看,若评估指标和子目标的状态为“进展较为缓慢”“进展较为滞后”或者“进展特别滞后”,则属于状态不乐观,有6项评估指标和4个子目标的评估结果不太乐观(表 4)。从发展趋势来看,若评估指标和子目标的发展趋势为“需提高重视程度并加强相关措施实施才可能达标”“需加大对该领域相关针对性措施才可能达标”或者“达标困难需有重大突破才有可能达标”,则属于发展趋势不乐观,其中有5项评估指标和5个子目标的评估结果不太乐观(表 5)。具体分析如下:

表 4 状态不乐观的评估指标及子目标
表 5 发展趋势不乐观的评估指标及子目标

(1)子目标6.3的状态为“进展较为缓慢”,发展趋势为“需提高重视程度并加强相关措施实施才可能达标”。主要是我国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置能力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导致“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置能力”这一评估指标的评估结果不乐观。为顺利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需重视技术的更新以及已有设备的改造。

(2)子目标6.a的状态为“进展较为滞后”,发展趋势为“需提高重视程度并加强相关措施实施才可能达标”。目前援助数额整体呈下降趋势,与目标距离越来越远,主要是因为存在经费保障不足、资金渠道不固定、资金申请程序复杂、国家对外援助保障体系对环境领域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提高对“作为政府协调开支计划组成部分的与水和环境卫生有关的官方发展援助数额”指标的重视程度,如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完善国家对外援助保障体系。

(3)子目标12.4的状态为“进展较为滞后”,发展趋势为“需提高重视程度并加强相关措施实施才可能达标”。该子目标的评估结果主要受“危险废物人均生产量”这一评估指标的影响。我国危险废物人均生成量在2016—2021年呈上升趋势,距离目标值愈来愈远。当前,中国已采取了很多针对性措施,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但危险废物人均产生量未得到明显改善,需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

(4)子目标13.2的状态为“进展较好”,发展趋势为“达标困难需有重大突破才有可能达标”。该子目标的评估结果主要受“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评估指标的影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由2016年的9256.25百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9794.76百万吨。虽然中国已经对这一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同时不断推进清洁生产和非化石能源产业,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近年来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但因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所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是呈上升趋势。

(5)子目标14.1的状态为“进展较为缓慢”,发展趋势为“保持目前的重视程度并继续推行相关措施才可能达标”。主要是由于“海面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这一评估指标导致该子目标进展较为缓慢,海面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在2021年为0.44个/m3,距离目标值较远,说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成效不显著。为顺利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考虑推进“蓝色循环”海洋废弃物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有效实现海洋数字治理的发展。

(6)子目标15.9的状态为“进展较好”,发展趋势为“需提高重视程度并加强相关措施实施才可能达标”。主要由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这一评估指标呈负增长趋势。为顺利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应提高对该评估指标的重视程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我国对这方面的工作已给予足够的重视,面积的下降可能是保护区划定与管理的调整导致的。

(7)虽然子目标12.5和12.8的状态为“进展较好”,发展趋势为“保持目前的重视程度并继续推行相关措施才可能达标”,但这2个子目标下的评估指标——“国家回收利用率”和“当年开展的社会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数”的状态为“进展较为缓慢”,具体原因是废物产生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回收利用量的增长速度,导致2021年国家回收利用率较低,且环境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较少。若不对这两项评估指标加以重视,可能会影响到这两个子目标今后的表现。因此,为顺利实现2030年目标,应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重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宣教工作。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本文构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体系,采用2016—2021年的数据,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子目标及评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评估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情况。

(1)本研究的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中国生态环境领域相关子目标的表现。一是本研究构建的评估体系与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相吻合,同可持续发展全球指标框架形成严格对应,且采用的评估方法未偏离国际SDGs评估框架;二是生态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子目标和具体指标至少有一个量化评估指标与之对应;三是本研究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并采用了中国最新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分析。

(2)生态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子目标的整体表现较好,但仍存在差异。空气质量、城市废弃物管理、生物多样性领域进展较好,应保持当前的重视程度,继续推行相关的措施。水环境与海洋污染防治领域进展较为缓慢,需加强相关措施或者加大对该领域的针对性措施。工业废水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置以及温室气体减排领域较为滞后,有待加强。

3.2 政策建议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开展动态跟踪评估,制定对策措施,促进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几点相应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体系。应拓展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体系所涵盖的范围,基于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逐步探索建立生态环境领域以外的SDGs评估指标体系,拓展升级地域范围,如从省级层面或者城市层面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表现进行评估分析。同时,加强对于指标权重和目标值的研究,科学确定权重及目标值。

(2)补齐补强生态环境短板领域。加强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倾斜力度,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碳排放控制和海洋污染防治等领域开展进一步的专题研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危险废物产生,加大投入推动温室气体和危险废物相关指标的改进,同时更加重视气候变化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收集。实现海洋数字治理,推进海洋废弃物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完善国家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和防控体系,提升无害化处置率,实现危险废物的全生命周期无害化管理,大力推进全国“无废城市”建设,优化回收体系,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补短板举措。

(3)提升中国生态环境领域SDGs的整体表现。对进展较好的领域保持目前的重视程度,且相关工作应继续向可持续发展靠拢,争取早日实现2030年目标。发挥各相关部门作用,进一步开展生态环境领域SDGs数据共享。优化完善中国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方法支撑实现SDGs。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领域的相关政策和工作尽量贴近国际语境。

(4)增加国际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接纳度与认可度。结合生态环境部工作基础,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领域典型案例,沟通协调外交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加强同联合国经社部、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及时向国际机构提供最新数据和进展信息,适时共同编制并发布中国生态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与成效评估报告。推动中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开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使用科学语言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15: 1-41.
[2]
朱婧, 孙新章, 何正. SDGs框架下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8, 28(12): 9-18.
[3]
周全, 董战峰, 吴语晗, 等. 中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分析与对策[J]. 中国环境管理, 2019, 11(1): 23-28.
[4]
XU Z C, CHAU S N, CHEN X Z, et al. Assessing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ver space and time[J]. Nature, 2020, 577(7788): 74-78. DOI:10.1038/s41586-019-1846-3
[5]
邵超峰, 陈思含, 高俊丽, 等. 基于SDGs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21, 31(4): 1-12.
[6]
王慧娟, 兰宗敏.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测度与评价[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7): 184-188.
[7]
陈思含, 邵超峰, 高俊丽, 等. 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及应用——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22, 42(12): 4807-4822.
[8]
汪涛, 张家明, 刘炳胜.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20, 30(12):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