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环境管理  2024, Vol. 16 Issue (1): 5-6  
0

引用本文 

董战峰. 加快建立健全ESG体系,助推企业提升现代绿色治理水平[J]. 中国环境管理, 2024, 16(1): 5-6.
加快建立健全ESG体系,助推企业提升现代绿色治理水平
董战峰

学术召集人

董战峰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企业绿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等。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主任等国内外学术团体的理事,以及《生态经济》编委会主任、《环境科学研究》编委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九三学社中央资源环境专门委员会副主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委。长期致力于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研究,牵头承担了40余项国家与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作为核心专家参与多项国家生态环保立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出版著作20余部。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践行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以下简称“ESG”)理念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措施手段之一。ESG是衔接微观企业绿色治理行为和宏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手段,能够推动宏观绿色发展转型要求在微观行业企业层面实施落地,为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政策选择。ESG通过信息披露、评价评级以及引导责任投资等方式,将资本市场关注的企业财务信息进一步拓展,作为其重要补充。ESG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延展深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践,受到管理部门、投资者、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行ESG政策有助于推进强化企业生态环境责任落实,提升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和能力,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等提供助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当前,ESG逐步成长为国际通行的价值理念和市场语言,将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展成果、方法经验和解决方案通过ESG体系进行宣传推广,有望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今后五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ESG发展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需要以信息披露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强化规范引导为重点,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保障,推进ESG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引导企业逐步提升现代绿色治理水平,助力绿色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体而言,一是环境信息披露将作为ESG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政策工具。在ESG制度建设中,将先行突破关注度高、共识性强、基础扎实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着力推进包含污染治理、碳减排、生态安全、资源效率等在内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逐步建立,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二是ESG制度体系将不断健全,相关部门统筹协作将不断强化,致力形成多部门、多主体推进ESG体系建设的合力。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将继续深化,逐步建立强制性与自愿性协同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技术标准与方法体系。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要求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衔接将不断强化,规范ESG投资指引。企业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强制性ESG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强化。三是ESG体系能力建设将持续完善。相关管理部门将在政策引导、标准指引、披露规则、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规范引导和技术指导作用,推动企业和市场参与者完善数据信息披露等市场基础设施,丰富ESG业态模式,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供给。四是ESG将逐步成为构建现代企业绿色治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在探索既与国际接轨又适用于我国自身国情的ESG治理体系和方法体系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参与者将会从绿色资本市场发展需求出发不断开展探索,行业在市场实践中将不断迭代优化,形成丰富多样的模式,推进持续提升企业现代绿色治理水平。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ESG制度建设还面临着若干难点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的ESG披露体系尚未形成。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方式,体现了企业对可持续性、风险管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视。目前我国对ESG信息披露制度仍以分类推进为主,缺乏多部门统筹推进,环境信息在ESG信息披露、政策机制、技术标准、监管要求等方面牵引作用有待加强。二是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评价评级标准。ESG法规和标准尚处于发展阶段,国际上ESG发展也尚未形成共识,难以实现ESG评级评价因素与业务目标的一致性,尚未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披露数据需求、披露执行深度以及国际化差异等因素为ESG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带来挑战。三是引导负责任的投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尚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以及高效的监管保障能力,企业积极开展ESG实践的良好环境氛围有待进一步培育。一些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主观性,更倾向于强调披露积极的ESG表现,使得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漂绿”等ESG市场乱象尚需进一步规范,风险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ESG支撑服务绿色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因此,面临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未来我国ESG制度建设仍然要在信息披露、评级评价、市场应用、绿色投融资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创新驱动、完善应用场景、突出效果导向。基于此,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支持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企业绿色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会同《中国环境管理》期刊编辑部策划组织了ESG发展评价方法与政策创新研究专题,邀请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分别从ESG体系建设、技术方法、创新实践、投资决策等多维度视角,通过点面结合方式探讨我国新形势下ESG制度建设的应对策略与政策创新,支撑服务绿色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董战峰等提出践行ESG理念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现代绿色治理的关键手段,将ESG在我国的发展分为萌芽起步期、探索发展期和深化提升期三个阶段,并提出了我国将来ESG体系建设的方向。林永生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层线性模型对全球视角下来自55个国家、共计6139家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ESG绩效驱动因素。戚悦等从国有企业ESG评价体系入手,探讨了以ESG措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刘轶芳等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板块上市的3685家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涵盖企业ESG信息披露完整性及实际风险两个维度的ESG发展指数,并探讨了企业ESG表现对其经济效益的传导机理与影响。陆培丽等从ESG投资实践及其创新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ESG投资基金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王盈盈等以规制政策和项目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制中的ESG表现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