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环境管理  2023, Vol. 15 Issue (3): 101-108  
0

引用本文 

艾雨池, 陆莎, 杜欢政. 碳中和视域下的垃圾精细化治理:日本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的构建经验及启示[J]. 中国环境管理, 2023, 15(3): 101-108.
AI Yuchi, LU Sha, DU Huanzheng. Fine Wast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bon Neutrality: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bsorbent Sanitary Products Recycling System in Japa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3, 15(3): 101-1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源头管控和区域协同的陆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21ZDA0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的区域政策协同与空间物质流网络优化:以长三角为例”(71974144)

作者简介

艾雨池(1997—),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理论、环境经济与政策、环境教育方面,E-mail: onlyalyssa@qq.com.

责任作者

陆莎(1985—),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理论、绿色金融、碳核算等方面,E-mail: shalu_sa@outlook.com.
碳中和视域下的垃圾精细化治理:日本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的构建经验及启示
艾雨池 1, 陆莎 2, 杜欢政 3     
1. 上海体育学院学(研)工部, 上海 200438;
2.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3.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92
摘要: 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吸收性卫生用品产量和废弃量的陡增所带来的碳排放量,将加速碳中和进程。日本提供了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构建的先行经验,即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团体协作”为顶层架构,明确制度、完备设施、完善渠道、宣传到户等。建议我国取长补短,在夯实法律法规和优化主体协同机制的基础上,重点着眼于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智慧化监管、深化绿色理念,以点带面推进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回收循环试点,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进程。
关键词: 碳中和    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    日本    垃圾分类    精细化治理    
Fine Wast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bon Neutrality: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bsorbent Sanitary Products Recycling System in Japan
AI Yuchi1 , LU Sha2 , DU Huanzheng3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3. College of Marxiam,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carbon neutrality will be accelerated by reduc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steep in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and waste of absorbent sanitary products through recycling. Japan provides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bsorptive sanitary products recycling system, that is, with "government guidance-enterprise operation-social group cooperation" as the top-level structure, enhancing the system, improving facilities, completing channe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etc. It is suggested that on the basis of consolida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optimizing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breaking through technical barriers, promoting intelligent supervision and deepening green concept. Finally, through promoting the pilot programme of absorptive sanitary products recycling, the waste sorting programme can be advanced with delicacy management.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absorbent sanitary products recycling    Japan    waste sorting    delicacy management    
引言

塑料中碳元素的循环利用是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在塑料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对含纸尿裤、卫生巾在内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所带来的问题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然而,随着吸收性卫生用品使用频率和数量不断扩增,其废弃物处置产生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借力“禁塑”,构建多元化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回收治理体系,不仅能促进绿色发展、助力产业升级,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经之路。本文旨在总结日本一次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研究和建立的经验方法,为我国在“碳中和”视域下的吸收性卫生用品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1 我国推行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的背景

一次性的吸收性卫生用品作为经济快速发展、公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日常护理必需的吸收性卫生用品主要包括女性卫生用品、婴儿纸尿裤及成人失禁用品。

自改革开放以来,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国内市场迅速打开,进入加速发展期。第一,我国女性卫生用品的市场渗透率较高、基本饱和,但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青少年女性平均初潮年龄呈现下降趋势,而绝经年龄也有所增加,因此女性卫生用品的使用人群年龄段不断向两头延伸,整体市场容量扩充;第二,婴儿纸尿裤行业也进入行业技术提升和质量升级的市场竞争阶段,市场需求大幅提升;第三,国内的成人失禁用品开发较之以上两个品种还存在很大的空间,需求也逐步趋向多元化。一方面,老年人是成人纸尿裤的主要消费人群,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将大幅提升需求量;另一方面,特殊场景下的应用为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如产褥期、疫情期、长途驾驶期间等。

整体来看,国内一次性的吸收性卫生用品稳步发展,规模逐渐扩大[1]。中国造纸协会《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概况和展望》调研显示,2014—2019年我国吸收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由670.7亿元增至1165.3亿元(图 1),产业经过发展加速期趋于平稳,市场消费量由26亿片增至53.5亿片(图 2),然而,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陡增和不易降解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著。纸尿裤废弃物的高产量或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新挑战。

图 1 2014—2019年我国吸收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20年中国造纸协会公布的国内一次性卫生用品数据整理。
图 2 2014—2019年我国吸收性卫生用品消费量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20年中国造纸协会公布的国内一次性卫生用品数据整理。

吸收性卫生用品被列为干垃圾,当前阶段的处置方式多为填埋或焚烧,难以进行下一阶段的循环再利用。以纸尿裤为例,其原材料主要包括木浆、无纺布、高分子吸水树脂、胶、纸和膜(主要为PP及PE)。使用后的纸尿裤在回收的过程中大约可分为50% 液体、25% 纸浆、12% 塑料、6% 可降解高吸水树脂材料(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及7% 不可回收垃圾(图 3)。若采取填埋的方式处置一次性纸尿裤,其中的塑胶成分是难以降解的。虽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包括玉米纤维材料,可降解高吸水树脂材料、新型吸水材料等在内的多种新兴材料,但由于纸尿裤是快消品,采用这些材料制成的纸尿裤成本高、推广难。若采取焚烧的方式,其中的油化物质一旦燃烧起来就会变温,容易对焚烧炉的阀门造成损害,纸尿裤中残留的大量水分也会给焚烧作业带来诸多麻烦。所以,采用现有处理方式难以妥善处理一次性纸尿裤,甚至会给大气、土壤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市面上非正规的回收渠道也会造成再利用的安全隐患。

图 3 一次性纸尿裤使用后的组成成分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Total Care System公开资料整理。

合理处置吸收性卫生用品,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减轻能源浪费。在吸收性卫生用品废弃物产量高、处理难的双重压力下,思考细分品类的废弃物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回收体系是垃圾治理下一个阶段所面临的新挑战。日本以垃圾精细化治理而闻名,分析其在建立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的经验,对我国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减少碳排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日本构建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的经验总结 2.1 日本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背景

日本垃圾分类治理从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展开,但日本模式中尽数体现的是“精细全分类、细化全流程、高质全处理”的特色。从法律层面上来看,2000年日本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此后其根据回收产品性质制定了各种法案条例,由此健全的环保法律体系得以成型[2];从治理体系来看,日本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多元共治”模式,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家庭及社区等主体全面参与,这样一个庞大、精细、协同的合作治理体系对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持续、深入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为实现“城市碳中和”与“垃圾零排放”目标,日本就必须解决以往忽略的垃圾问题,而吸收性卫生用品难题就是其中之一。日本2021年成人纸尿裤产量为88.64亿个,较10年前增加了30.53亿个[4]。日本总务省2021年公布的人口估算数据显示,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达到3619万人(图 4),总人口的占比升至28.8%[5]。并且,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预测,到2060年,日本出生人口将呈持续递减趋势,老龄化情况加剧,这也将提高吸收性卫生用品使用量(图 5)。

图 4 2010—2020年日本老龄化情况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11―2021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老龄化社会白皮书》整理。
图 5 2011—2019年日本本土成人失禁用品产量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20年日本卫生材料联合会数据整理。

日本卫生材料联合会(Japan Hygiene Products Industry Association)所提供的资料显示,预计2030年成人失禁用品使用人口将达到468万人,所产生的废弃吸收性用品将达到180万t [6],参见表 1。而产量激增带来的结果是,纸尿裤废弃物占据部分农村地区垃圾总产生量的20% ~ 30%。

表 1 日本使用成人失禁用品人口及废弃量推算
2.2 日本吸收性卫生用品治理经验

基于其他一般废弃物的回收经验,日本逐步形成了一套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团体协作的三方合作回收体系,在政策、宣传教育和技术突破方面提供了运行支持。以福冈市的一次性纸尿裤回收试点为例,这套体系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2.2.1 确定回收对象和链路

(1)确定回收对象。吸收性卫生用品使用人群有婴幼儿、女性及失禁成人,在试点过程中,福冈市将收集对象确立为医院、一般家庭和老人院。福冈市设立了大约60个纸尿裤回收箱便于居民丢弃,从源头上精细分类。同时,市政府每年向总部位于福冈的Total Care System公司运送100 t回收的纸尿裤,并和医院达成合作,固定回收非感染病人所使用的纸尿裤。

(2)探索循环链路。福冈市纸尿裤再利用系统主要由收集系统、水溶化处理系统和再生循环系统构成。收集后的一次性纸尿裤通过工厂专用的物流运输至工厂的储藏坑,经过水溶化处理分离成污泥、塑料制品及再生纸浆,在分离过程中实现80% 的水循环,而后进入再生系统,分别制作成土壤改良剂、废弃固体燃料(Refused Plastic Fuel,RPF)、建筑材料等,最终目标是形成可再生纸尿裤(图 6)。

图 6 日本一次性纸尿裤再生系统示意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Total Care System公司公开资料整理。
2.2.2 开发技术和工艺路线

试点工厂采用水溶化处理的技术对一次性纸尿裤进行处理。通过固定的运输路线运送至工厂储藏坑的一次性纸尿裤,经过分离槽,分离为纸浆和塑料制品两部分。在分离过程中,除臭机将气体净化,去除当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的塑胶制品通过脱水机脱离水分后,成为再生塑料制品的原材料;纸浆进入浓度调节槽,经过屏幕(分离杂质)、鼓屏(沉淀纸浆)、脱水机(过滤废水)、鼓屏(二次沉淀)、脱水机(二次过滤)到成型干燥机(干燥纸浆),生成优质纸浆,可作为铸模和建筑材料防火板的原料;另一部分只经过屏幕、洗涤槽(去除部分污染)、鼓屏到脱水机,生成低质纸浆,再投入到土壤改良剂的生产中。整个再生过程中,废水处理设施和脱水机工作后能将污水和污泥分离,达到废水80% 再利用,剩下20% 通过下水道排放(图 7)。

图 7 水溶化处理过程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Total Care System公司公开资料整理。
2.2.3 创建回收和再利用试点

日本Total Care System公司自2001年起,与福冈大学等机构研究纸尿裤回收技术,于2005年4月开始了在日本福冈市进行尿布再利用的综合试点工作。该公司每天可处理20t纸尿裤,相当于10万片纸尿裤。试点初期,每天只有6t的一次性纸尿裤,受众面较小,回收成本较高;经营中期,与地方政府和自治团体达成协议,合作共创纸尿裤回收体系,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三方力量形成有效供应链。截至2019年7月,企业从日本各地区(200家医疗中心、护理机构等)接收了16t纸尿裤。

2.2.4 形成减碳和环保教育效应

在人口稀疏地区和护理设施所在地,纸尿裤约占普通垃圾的三分之一。通过福冈一次性纸尿裤回收体系运行试点,对缓解当地环境压力、减少焚烧炉负担、促进资源再生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成效:

(1)减少碳排放。据福冈市2008年的数据统计,在当地一年大概处理4 129 350kg一次性纸尿裤,运用传统的焚烧处理方式所排出CO2量为346 8654kg,而用水溶化处理的方式所排CO2量仅为534 244kg,相比之下削减了2 934 410kg CO2,也就是1kg一次性纸尿裤换用水溶化处理时就可以削减0.71kg CO2表 2)。

表 2 二氧化碳减排量

2020年日本全国垃圾生产量为4167万t。日本卫生材料联合会数据推算显示,2020年日本成人一次性纸尿裤废弃量高达146万t,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3.5%。按水溶化处理减排量计算,如成人纸尿裤均采用该模式处理,全年碳减排量约为103.66万t。因此,这一模式若推广至日本全国,每年碳减排效应将剧增,对于控制温室效应具有积极作用[7]

(2)保护森林资源。一次性纸尿裤因抗敏要求,选用的纸浆多为天然原木浆,原材料为树木。其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每年所耗费的树木数量也将随之增加。建立一次性纸尿裤回收体系,通过再生系统将分离、净化出来的优质纸浆重新投入生产链,将有助于减少原木材料的使用,降低森林砍伐数量,维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森林资源。

(3)融入生态教学。为配合环境教育的开展,企业与当地学校及社区形成合作关系,提供材料和成品,用以丰富环境教育的教材及教具。此做法一方面能够培养一次性纸尿裤回收利用的意识,提高回收体系的接纳度、认可度、执行度;另一方面能够将相关理论知识可视化,提高环境学习的趣味性。

3 日本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的优势与挑战 3.1 回收体系的优势 3.1.1 家庭投放:设施完备,源头回收

家庭是处理废弃吸收性用品的前端,作为回收系统的第一环,家庭投放行为影响着整个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在已有的垃圾分类方法中,对废弃纸尿裤未作特殊回收要求。为了方便居民投放废弃纸尿裤,培养投递习惯,福冈市设立了纸尿裤专用的回收箱。箱体简单,开盖即投,居民可以在生活区随手投放,省去了定时上门回收的麻烦,促进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同时箱体上还标注了相关赞助商工厂,通过信息公开的形式,居民可直接了解到工厂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信任感和认可度。

3.1.2 政府引导:制度明确,理念先进

自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其严格细致的分类标准、完善全面的法律体系,已然成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有力推手。截至2019年,日本已出台一部基本法、两部综合性法律以及专项法为垃圾分类提供保障。环境省表示,也将在未来出台一次性吸收用品回收的相关法律条例。除此之外,日本的环境教育从幼儿园抓起,融入公民教育,加之家庭、学校和相关公众组织的助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影响,垃圾分类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的常识和行动准则之一。

3.1.3 企业运作:政府支持,渠道完善

合理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形成可持续、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参与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的关键。目前福冈市的试点企业已和政府相关部门达成合作,每月定期从居民住所及医院回收一定量的一次性纸尿裤,以此保证回收数量。在技术方面,企业根据一次性纸尿裤的不同成分开发了多条工艺路线,丰富产品类型,提高回收再利用率。此外,企业还与学校、协会和商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商品销售,获得一定盈利,由此建立了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式,目前该公司的日销售额约为100万日元(合6.3万人民币)。

3.1.4 团体协作:体系健全,宣传到位

NGO组织在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类组织被定义为社会自发设立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目的在于实践环保活动[8]。在一次性纸尿裤回收体系试点过程中,地方自治团体在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策落实初期,自治团体的角色尤为重要。除广泛组织的宣教活动外,各地方自治团体在社区、小型工作场地和残疾人设施处还分别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知识普及和意识培养活动(图 8)。

图 8 日本政府—企业—自治团体三方合作系统示意
3.2 回收体系面临的挑战 3.2.1 体系难以全面融合

融入原有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回收共同体是日本推行吸收性卫生用品分类回收工作亟待思考的问题。日本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覆盖投放、运输、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分类体系,也有相关的法律条例作为支撑。但是,日本各地对垃圾分类的要求不尽相同,若将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回收再利用模式推广至全国,将对法律修订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不影响原有体系的情况下,协同各地分类体系,兼顾各地标准要求,融入已有的箱体回收、站点回收、活动回收、上门回收等多种方式,将是一大难题。再者,由于感染病人的纸尿裤不可回收,医院的回收体系就应出台更为严格的分类要求以及应急处理预案。

3.2.2 规模效应难以全覆盖

确保每个区域的回收量非常重要。日本很多市町村,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自治体无法收集到足够多的吸收性卫生用品。在此情况下,企业的日运行量难以保证,无法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阻滞了循环体系的正常运作。另外,福冈市所推行的试点工作主要针对一次性纸尿裤,而吸收性卫生用品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处理技术路线存在差异。因此,能否将一次性纸尿裤的回收体系套用到其他品类的吸收性卫生用品上有待考量。

3.2.3 产品需要进一步升级

再生产品的创新研发难度大、成本高,导致价格偏高,影响市场销售。另外,虽然日本公民具有良好的垃圾分类和再生产品的推崇意识,但是使用者仍会对吸收性卫生用品制成的再生品存有顾虑,产生排斥感。如何对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观念引导,缓和不信任感,是回收体系建立的一大挑战。

4 日本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的经验启示 4.1 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日本责任明晰的法律体系是基础。日本关于垃圾回收法律类别齐全、规定细致,这些法律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执行[9]。同时,随着吸收性卫生用品等新兴品类回收工作的开展,政府也及时配套相关条例,保证执行时有据可依。因此,若要推动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工作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政府需积极制定相关系列的法律条例、推动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办法出台。

其次,经济和环境效益兼顾是落地要素。其一,日本政府除政策支持外,还在目标规划、财政经费、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其二,环保企业通过政府帮助和市场运作,能够从中获得盈利。相较日本,我国的经费、技术等支持较充分,但需要加强细分领域的引导作用;环保企业的市场化盈利能力欠缺,商业模式需进一步打磨。

最后,宣传教育是核心驱动力。日本的宣传主体多元、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但并不能直接拿来引用,需要结合已有的教育方式和课程。当前我国垃圾分类教育主要以公共宣传为主,可进一步扩大至学校及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可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可提倡寓教于乐,在实践中提升环境责任感。

4.2 我国建立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对策建议 4.2.1 进一步落实现有政策法规,细化分领域的相关法规,加强配套政策

依托现有法规及其实施成效,奠定回收基础。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19年12月,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3.9%,其中上海等14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30个城市已经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10]。2021年,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77%[11]。2021年7月颁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要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将循环经济“3R原则”应用到原材料开采、制造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助力“双碳”目标。更细化地针对塑料污染治理全链条提出建议和要求,推动源头减量、加强回收处置、推广替代产品,着力提升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这些相关法规的出台及实施成效为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前提。

进一步明确吸收性卫生用品领域的法规条款。我国垃圾分类立法体系的构成为:首先,宪法中设立了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其次,制定了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再次,制定了单行法律;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制定了专项行政法规;最后少数地方出台了部分相关政策及标准[12]。在此自上而下的法律框架下,可进一步明确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单独分类标准,制定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再利用的行业标准,从而明确各方责任主体,明晰卫生健康标准。从长期来看,可试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也就是说,一次性吸收用品生产企业通过一体化回收或委托回收的形式对使用过的产品进行回收,继而进行自主处理或交由第三方企业进行处置再利用,从而提升市场运作效率。

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激励生产者在设计吸收性卫生用品环节就考虑资源利用效率和碳减排等问题,有效衔接再生产环节。

强化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相关部门可以依据焚烧填埋的减少量给予处置企业补贴,保障一定区域内企业的特许经营制度,确保纸尿裤用品的月回收量;引导企业创新技术研发,采用减免税、贴息或专项资金等方式进行激励;加强企业合作,联动回收公司和后端再利用公司,鼓励生产企业进行“回收—运输—处置”一体化经营;通过绿色金融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先支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生产企业,提供运营过程中的现金流支持。

4.2.2 选取重要城市及单位进行先行试点,为制度完善提供参考

优先考虑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和“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在起步阶段,居民需要具备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好的垃圾分类行为,并且对精细化分类有较强的认同感。所以,上海、深圳、宁波等垃圾分类先进城市可作为先行试点城市。其次,需要考虑试点城市或周边城市的资源化利用企业配套,优先选择长三角或珠三角等再利用企业聚集的区域。最后,结合当地政策和特点,不断改进体系,建立一套适合落地并推广至全国其他城市的“互联网+”新型回收体系。

医院、养老院和月子中心是重点场所。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4.83亿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08亿人[13]。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成人失禁用品的市场也在逐步扩大,每年需求成人失禁用品的总人数近7000万人。同时,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实施以来,相比2015年,我国新生儿增长近131万,婴幼儿纸尿裤的销售额达到了450亿元,相比2015年实现了近20% 的增长。2021年5月,三孩政策的出台也将对婴幼儿纸尿裤市场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因此,医院、养老院、月子中心等可以成为一次性纸尿裤回收的固定场所。此外,市场化运作的月子中心可为统一管理、集中宣教、引入社会资本提供更多可能性。通过探索、完善定点回收机制,强化品牌合作,定向供给需求场所,可加快形成统一使用、统一回收的格局。

4.2.3 推动资源再利用,全程智能监管

促进废弃物再利用多元化,带动产业之间的耦合发展。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后有多种用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也蕴藏着巨大的碳减排潜能。以一次性纸尿裤为例,其表层的无纺布原材料是塑料聚丙烯,经过处理之后,可以生产再生聚丙烯塑料颗粒,用来制造各种塑料制品;一次性纸尿裤中间的纯木浆成分可以回到原浆做成再生纸,具有保水储水特性的高吸水树脂则可用于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底层的PE膜做成颗粒回收后可制成铝塑板,如果应用注塑、压塑技术则可用来制作包装袋、垃圾袋、再生水管、栅栏、树木支撑、土工材料等。再利用的减碳效应方面,2020年我国成人纸尿裤(不含纸尿片、护理垫其他品类)产量约为59.2亿片[14]。使用后的纸尿裤重量约为400g/ 片,废弃量总量约为236.8万t。若按照水溶化处理(1kg纸尿裤废弃物再利用约削减0.71kg CO2),全年碳减排量可达168.13万t。因此,鼓励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多条技术研发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

全程数字化追溯管理是卫生安全的保障。打造覆盖全链条的信息化监管平台,政府、企业及居民都可对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分类、清运、处理实现信息化监管,从而实时掌握源头分类量、正确率、覆盖率,中端清运路径、调度情况,末端处置垃圾量、环保情况等重要信息。具体来说,对于前端回收网络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吸收性卫生用品的产品特性,投放具有消毒、除味、防霉的智能回收机,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实现居民线上交投废弃吸收性卫生用品和线下回收的深度融合。对于中端运输环节,采用智能安全监控技术实时监管流向,避免分拣混乱。对于末端处置及再生环节,赋予再生产品电子化的绿色标签,并向消费者展示减排量、卫生认证、安全认证等信息。

4.2.4 推动学校及家庭宣传教育,逐步转化绿色理念

社区以及社会组织要全方位发力,深化绿色理念。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APP、微博、贴吧等互联网工具以及线下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宣传渠道,让居民全面了解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政策相关的知识以及实行必要性。

积极开展学校和家庭教育,针对性推动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教育。定期举办“工厂参观日”活动,组织学校或家庭参观吸收性卫生用品处理工厂,了解分拣和处理过程,引导居民充分知晓吸收性卫生用品循环利用的全过程,缓解对再生产品的抵触情绪。推行初期,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对回收的一次性纸尿裤作降级使用,并将分类、回收及再利用的全过程做成生动有趣电子宣传册,分发至各个家庭。在追溯完善、技术成熟阶段,扩大宣传范围,增加技术创新等内容,再次提升民众的接受度,实现绿色理念的全面升级。

5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增长和迭代更新,吸收性卫生用品产量的大幅度提升是可预见的。建立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视角,是推动环境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分析日本较为先进的治理经验和实践启示,解析回收体系和政策框架,厘清落地优势及瓶颈,为我国构建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回收体系提供了思路。日本回收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明确法律政策、推行政企合作、完善设施设备等,但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难题,例如难以与其他回收体系全面融合、规模效应无法全范围覆盖、公众意识引导仍有提升空间等。基于此,建议我国对现行的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细化,建立健全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鼓励研发新型技术,从而提升回收、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开拓回收再利用的技术路线,带动产业变革;以政企联动为主旨,选取重点区域、城市和场所,逐步开展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回收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公众教育和学校、家庭教育的纵深融合,最终建立“多元协作、创新发展”的吸收性卫生用品回收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静, 邢婉娜, 王娟, 等. 2019年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概况和展望[J]. 造纸信息, 2020(8): 34-47.
[2]
康玲, 祝铠. 日本、德国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9(6): 64-68. DOI:10.13358/j.issn.1008-813x.2019.0916.01
[3]
西伟力. 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J]. 环境卫生工程, 2007(2): 23-24, 28-28.
[4]
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成人吸收性卫生用品生产数量推移》. [EB/OL]. (2020-02-12)[2021-08-18]. https://www.jhpia.or.jp/data/data6.html.
[5]
日本内阁府《老龄化社会白皮书》. [EB/OL]. (2021-06-11)[2021-08-18]. https://www8.cao.go.jp/kourei/whitepaper/w-2021/html/gaiyou/s1_1.html.
[6]
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 《吸收性卫生用品废弃量推计》[EB/OL]. (2020-02-12)[2021-08-18]. https://www.env.go.jp/content/900534446.pdf.
[7]
Total Care System. 一次性纸尿裤再回收: 九州全球环境论坛[EB/OL]. (2008-02-27)[2021-08-18]. https://www.rieti.go.jp/jp/events/08022701/pdf/5-5.pdf.
[8]
Potter 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Andrew Blowers and Pieter Glasbergen e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3 Prospects for Environmental Change[M]. London :Arnold,1996:25-49.
[9]
李维安, 秦岚. 绿色治理: 参与、规则与协同机制——日本垃圾分类处置的经验与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 2020(1): 52-67. DOI:10.16123/j.cnki.issn.1000-355x.2020.01.005
[1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9095-2019生活垃圾分类标志[C].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11]
新华社. 精准发力推动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突出问题——从这份报告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如何破解难题[EB/OL]. (2022-06-22). http://www.gov.cn/xinwen/202206/22/content_5697050.htm.
[12]
吕维霞, 杜娟. 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55(1): 39-53.
[13]
张车伟, 宋福兴. 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14]
孙静, 邢婉娜, 王娟, 等. 2020年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概况和展望[J]. 造纸信息, 2021(11): 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