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环境管理  2021, Vol. 13 Issue (4): 152-152  
0

引用本文 

李高. “双碳”目标指引新发展[J]. 中国环境管理, 2021, 13(4): 152-152.
“双碳”目标指引新发展
李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变革意义。当前,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了碳中和愿景,覆盖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总量的70% 以上。未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将掀起一场新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浪潮,先进低碳零碳技术将成为全球新的主导标准,低碳零碳产业体系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贸易和投资领域低碳零碳化的要求已初现端倪,围绕碳中和将出现一大批新的国际规则。在向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认识水平、治理能力、技术和产业转型深度等将进一步重塑各国和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深度脱钩,这需要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等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充分把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生态优化等方面的重大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重大战略技术储备尚存缺口,实现碳中和需要应对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为此,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抓紧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明确地方和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第二,明确“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提出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衔接的有力度的碳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抓紧制定地方分解落实和监督考核方案,推动有关部门提出高质量、有力度的相关目标和措施。第三,持续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更好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作用。第四,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实施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第五,持续强化节能提高能效。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并严格执行重点行业、产品、设备等节能标准,推动重点单位加强能源管理,支持重点和新兴领域节能改造升级。第六,深化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同时强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协同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第七,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沙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护等生态环境工程,增强森林、草原、湿地、农业用地、海洋的储碳能力。第八,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意识,引导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消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九,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继续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碳达峰 碳中和:迈向新发展路径》恰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两位学者以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超前洞见,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解答。

全书共九章,按照研究维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了何为碳中和的问题。这一部分介绍了碳中和的基础性内容和总体图景,全面深入地剖析、厘清、对比了碳中和及相关的概念,详述了国际上其他国家、次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中和进程,并从宏观的视角展示了碳中和愿景为中国环境、经济、社会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二部分从技术和行业的角度回答了如何实现碳中和的问题。技术和行业分别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保障和关键领域,该部分详细介绍了实现碳中和的三大技术工具:零碳电力系统、零碳和低碳终端用能系统及负排放技术,并分析了各个工具的发展水平、减排潜力和战略定位,描绘了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四大行业的碳中和路径,识别出了重点减排领域、技术和投资缺口。第三部分从区域、园区、城市、企业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碳中和的问题。技术及其路径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不同层面的行动,对此,这一部分进行了分别讨论并介绍了实践案例,为不同行为主体提供了开展碳中和的行动指引和方法框架。碳中和需要社会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需要有创新的政策体系予以支撑,第四部分盘点了助力实现碳中和的五大保障性政策:总量控制、标准制定、碳税、碳市场和气候投融资,为未来中国的碳中和政策体系建设提供了前瞻性思考。

《碳达峰 碳中和:迈向新发展路径》是作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所做的研究探索,对政府决策部门、产业部门和相关领域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