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基本需求。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绿色发展观。而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使“绿水青山”高品质、高效率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何利用“金山银山”反哺、呵护“绿水青山”的问题,即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社会总资产的最大化[1]。
目前针对“两山”理念转化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两个层面。在理论研究层面,部分学者认为要实现“两山”理念转化,需要实现“绿水青山”的生产性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经济价值[2],将“绿水青山”作为公共产品[3],实现非消耗性利用[4, 5]。在方法研究层面,部分学者提出“两山”指数[6]、耦合协调水平等测度模型[7],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措施。但是在实践和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更遑论在县域层面提出“两山”理念转化的具体路径了。
本文在现有“两山”理念的哲学内涵解释和发展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地方实践,将“两山”理念从县域层面进行大样本的聚类分析,总结县域层面的“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提出选择方法。同时结合“两山”理念的理论体系与工业文明的发展路径[3],提出“两山”理念在各类型县(市、区)的发展模式,并采用了案例验证。主要贡献体现在:①首次以县域为单位研究“两山”理念转化模式。县域作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单元和载体,是“两山”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的终点,具有体量小、转化快、见效快的比较优势,因此研究县域“两山”理念转化对更高层级的实践应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②目前对县域生态化、绿色化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具有明显个体差异的案例分析[8-12],缺乏普遍性。而本文根据聚类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的县域特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为同类县域以及更高层级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1 县域“两山”理念转化的研究框架 1.1 “两山”理念的二维分析“绿水青山”指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以绿色发展模式持续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态环境资源,既可以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可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金山银山”狭义理解为经济增长或经济收入,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代表的是经济收入以及与收入水平关联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两山”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地区发展必须把握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这两座大山在不同情况下兼顾、取舍和转化的三种关系,应当以取舍(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为底线,以兼顾(“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为指导,以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方式(图 1)。
以城市为基本单元,从行政区划角度可将城市的构成分解为三个层级,分别是村、县、市。乡村代表转化“细胞”,将优质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形成休闲农业产业、田园综合体、生态旅游观光、农产品加工的原生生态产品加工。县域作为转化“链条”和“载体”,将乡村集合的生态、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进行相互转化,在政策机制的推动下,加强单项产业链条的挖掘,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小镇的载体。城市是转化“平台”,从区域尺度将工业、服务业向生态环境质量转化,采用循环清洁生产、结合旅游服务业、发展特色“山水”文化和工业旅游等,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图 1第一象限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一方面通过保护好生态资源环境,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寻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时刻把握经济的生态化,既包括传统工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发展,也包括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绿水青山”(图 2)。
为研究全国1666个县(市、区)的“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现状,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经济、生态、大气、水环境质量指标建立式(1)和式(2),并基于2015年县(市、区)指标数据,分别计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指数(以下简称“青山”指数、“金山”指数)。
(1) |
(2) |
式中,GDP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EI为生态环境指数,60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建设指标中非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约束性指标值;≥Ⅲ % 代表地区水体监测断面中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Ⅴ % 代表地区水体监测数量中劣于V类水体的比例;PM2.5为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颗粒物的浓度,单位为μg/m3;35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PM2.5的年平均二级浓度限值,单位为μg/m3。
由于式(1)和式(2)涉及的评价指标数据单位不同,本文将采用式(3)对各项指标进行归一化,统一量纲后采用聚类分析的距离测度衡量县(市、区)的经济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相似性,即把样本中的县(市、区)作为m维空间中的一点,并在m维空间中定义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的点,相似程度越高,在聚类分析中更容易聚成一类[13]。对于距离测量主要采用平方欧式距离的分析方法,其定义为式(4):
(3) |
(4) |
式(3)中,xi代表指标i的实际值;min(x) 表示指标i在时间序列中的最小值;max(x) 表示指标i在时间序列中的最大值。式(4)中,dij表示样本i与样本j之间的距离;xik表示第i个样本在第k个变量上的值;xjk表示第j个样本在第k个变量上的值。
2 县域“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总结 2.1 我国1666个县(市、区)聚类分析将我国1666 ①个县(市、区)的现状值通过SPSS软件的ward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图 3),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表现较优秀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四省。从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指数处于0.2以下,水平较低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0%,我国县(市、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数较大;从生态环境指标来看,生态环境质量在3以上的地区约为40%。
① 本研究所选取的1666个县(市、区)为《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6》中所有研究指标都有的县(市、区),其他县域碍于数据缺失未开展研究。
由图 3可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表现相对较差的县(市、区)数量最多,为了便于识别“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指数较高地区的“两山”理念转化实践路径和建设模式,本文利用中国县域经济排行榜和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榜单进行二次筛选后,得到图 4。
以二次筛选的“两山”理念转化典型地区为基础,结合“两山”理念的二维分析框架和工业文明划分的4个阶段,开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到典型模式的路径选择方式(图 5)并总结出以下5类典型模式:
(1)高效农业型(D → A),以绿色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通过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循环化、清洁化的生产方式壮大农业经济。结合地区生产优势突出的农林渔牧产品、高优品种,培育高效种养模式,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建设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现代化农业的新型流通业态,发展都市型、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14, 15]。
(2)循环经济型(B → A、C → D),以“源头污染防控”为核心,通过补齐产业循环链条,推进地区工业、农业、企业生产链条的资源循环式利用,形成完整的循环生态组合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风险,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两山”理念转化建设模式[7, 10, 16]。
(3)特色旅游型(C → M → A),将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山水文化、农林渔牧业、工业的原生生态资源,结合旅游业,明确市场主体,以创新思维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种类,发展商务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系列,规范行业设施建设和完善服务,实行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动关联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9, 17]。
(4)融合发展型(D → A),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工业文明初始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优势,结合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建立产业化经营机制,提高地区农林渔牧产品、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的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建设美丽乡村和绿色、特色小镇,实现从乡镇到城市的“两山”生态经济建设[8, 18, 19]。
(5)创新创业型(C → M → A),将地区在资源发展型模式下生产要素不足的劣势转化成创新创业发展模式的生产要素,降低资源依赖影响。通过科技创新、创业计划等驱动破解发展要素的约束,促进资源依赖型的工业发展方式向科技依托转变、低端生产制造向科技创造转变,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0, 21]。
3 “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的衢州应用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下辖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8次到衢州视察,强调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政绩。本文以衢州市6县(市、区)为案例,进一步验证“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和转化路径选择方法的科学性。
3.1 衢州“两山”理念二维分析为识别衢州市6县(市、区)的“两山”理念建设基础,本文基于式(1)和式(3)计算“金山”指数,在式(2)的生态、大气和水环境指标基础上增加资源利用与环境容量的指标项并赋予相应权重后通过式(3)计算“青山”指数(表 1),在“两山”理念二维分析框架中识别各县(市、区)的转化基础和路径(图 6)。
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衢州市南北高山、中部平原的自然地理地形和6县(市、区)的功能分区、发展特色及优势,基于5大类国内“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综合设计衢州市各县(市、区)的典型模式及建设路径,结果如表 2所示。
2017年9月21日,衢州市被原环境保护部列入13个全国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18年1月22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浙江(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总体方案》;2018年12月,衢州市荣获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在优化工业结构方面,推动化工、钢铁、建材、造纸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120家,整治“低散乱”企业1164家,处置“僵尸企业” 61家,规上工业亩均税收①增长23.3%。在乡村振兴方面,建成高标准农田14.9万亩②,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25个。在产业创新方面,深入开展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93家、“浙江制造”标准40个、“品字标”企业39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3%。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五水共治”公众满意率全省第一,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3.4%。在县域典型模式建设方面,衢江区成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江山市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化县根缘小镇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衢州市全域的绿色协调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两山”理念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① 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是指工业用地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投产达标后,每个会计年度每亩纳税总额。此为浙江省率先实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具体参见浙政发〔2018〕 5号。
② 亩,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1亩≈ 666.67平方米。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本文在“两山”理念二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青山”和“金山”指数,对全国1666个县(市、区)开展了聚类分析,并结合2016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筛选了一批符合“两山”理念转化的典型地区开展定量与定性分析。同时,在工业文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5类县域“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和转化路径,并以衢州市为案例,进一步拓展了衡量“青山”指数和“金山”指数的指标,结合5类县域的“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和路径选择方法,在《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中综合设计6个县(市、区)的“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及其转化路径。主要结论如下:
(1)在“两山”理念二维分析框架上,市、县、村三级的理念转化区别主要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与农业、工业、服务业转化方式和程度的差异。全国1666个县(市、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90% 的县(市、区)经济发展指数和40% 的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较低,其中符合“两山”理念转化的典型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等东南沿海省份。
(2)高效农业型、特色旅游型、融合发展型三类“两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有助于促使县(市、区)从工业文明初始阶段转向“两山”理念成熟阶段,即“青山”和“金山”指数较高的状态;创新创业型有助于县(市、区)从工业文明扩展阶段转向“两山”理念过渡阶段,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状态;循环经济型有助于县(市、区)从工业文明优化阶段转向“两山”理念成熟阶段。
(3)以衢州市进行案例应用分析,柯城区、衢江区作为中部农业保障区,临近主城区,柑橘产业、花卉园艺产业、农林渔牧服务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适合培育休闲农业型、特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模式,建成城郊田园型城市、现代化农业区。江山市、开化县作为生态屏障区,自然、文化、工农业等综合旅游产品丰富,但江山市产业结构偏重,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基础较好,适合培育生态保护型、环境整治型、产业发展型、特色旅游型模式,建成健康休闲运动城;而开化县高品质休闲农业、自然生态旅游产品丰富,花卉园艺等林业经济优势明显,适合培育生态保护型、休闲农业型、林业开发型模式,建成生态旅游示范县。常山县作为中西部生态经济过渡区,农村淘宝模式全国领先,适合培育创新创业型模式,建成创新创业宜居城。龙游县作为东部工业发展区,工业产值与门类较多,工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基础较好,文化旅游业、渔业发展特色明显,适合培育特色旅游型、渔业开发型模式,建成绿色经济发展区。
4.2 建议一是建议出台县域的“两山”理念实践示范地区的评价标准和规范,科学合理地确定示范地区,及时公布入选地区的基本情况、实践经验、建设成效,及时总结一批典型模式。通过建立动态更新的全国案例库,提高社会借鉴意义。
二是建议推动在全国县级层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包括绿色GD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等,为省、市、县各级探索“两山”理念转化实践路径提供相对合理的科学支撑,进一步扩大地方生产产业、生态补偿和绿色金融的实践深度和广度。
三是研究出台一批“两山”理念实践示范地区的经济刺激政策。通过对示范地区减免税收、提高财政援助资金下放比例、优先提供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激励和优惠政策,推动地方积极探索转化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致谢: 感谢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本次研究项目经费和原始数据资料的大力支持。
[1] |
秦昌波, 苏洁琼, 王倩, 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政策机制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18, 31(6): 985-990. |
[2] |
张军. "两山"理念的经济学思考[J]. 中国发展, 2018, 18(5): 19-24. |
[3] |
薛伟贤, 孟娟. 中国工业化阶段性评价实证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1): 18-23. DOI:10.3969/j.issn.1000-596X.2006.01.003 |
[4] |
王会, 姜雪梅, 陈建成, 等.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经济理论解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7(4): 2-12. |
[5] |
孙崇洋, 葛察忠, 段显明, 等. 长三角地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 42(1): 79-83, 119-119. |
[6] |
孙崇洋, 程翠云, 段显明, 等. "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9): 2202-2209. |
[7] |
徐斌, 许光清, 王伟, 等. 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性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 18(6): 25-32. |
[8] |
林永然, 陆根尧. 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 32(1): 23-29. DOI:10.3969/j.issn.1004-5465.2016.01.003 |
[9] |
尚宗军. 婺源乡村游经验及其对江宁区旅游农业发展的启示[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4): 314-314, 319-319. DOI:10.3969/j.issn.1007-5739.2014.04.204 |
[10] |
应国建, 陈善杰. 宁海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践[J]. 宁波经济丛刊, 2008(2): 24-26, 37-37. |
[11] |
付伟, 罗明灿, 李娅. 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 33(11): 217-222. |
[12] |
徐志芳, 张立辉, 李娟娟. 近年来全国践行"两山论"的路径及内在分析[J]. 环境保护科学, 2018, 44(1): 14-17. |
[13] |
李中建, 徐景霞. 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聚类分析研究及启示[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9(2): 51-57. DOI:10.3969/j.issn.1673-1751.2013.02.013 |
[14] |
曾小利, 余新泉. 福清市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的思考[J]. 台湾农业探索, 2016(5): 37-40. |
[15] |
赵阳, 郑艺玲. 福清先行先试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2): 11-16. DOI:10.3969/j.issn.1007-7731.2018.02.005 |
[16] |
金美莲. 发展循环经济: 夯实和谐宁海物质基础的必然选择[J]. 现代商业, 2009(17): 201-202. DOI:10.3969/j.issn.1673-5889.2009.17.140 |
[17] |
颜文华.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7): 123-128. |
[18] |
李静, 闵庆文, 吴华武. 安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践及其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5): 151-154. |
[19] |
于立. 创立一个中国式的生态发展模式: 安吉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10): 86-91. DOI:10.3969/j.issn.1006-3862.2009.10.015 |
[20] |
周杰华. 江苏省海安县: 多措并举共建创业之城[J]. 中国就业, 2016(1): 23-23. |
[21] |
陆从俊. 科技创新在海安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核心推动作用探讨[J]. 江苏科技信息, 2014(24): 3-4. DOI:10.3969/j.issn.1004-7530.2014.24.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