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环境危害,应对其进行全过程管理[1, 2]。为了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全过程管理,应明确哪些物质属于固体废物及其产生节点,这就需要固体废物鉴别,即固体废物鉴别是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简称《导则》)是固体废物鉴别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所接触鉴别种类的增多,《导则》中有些内容过于笼统,甚至含混不清,已不能很好地指导固体废物鉴别工作[3],在此,笔者借鉴国内外固体废物鉴别方法,以及对本单位已完成固体废物鉴别实例的归纳总结,得出了固体废物鉴别的两种方法,即产生来源鉴别和过程鉴别,并且对每一种方法都进行了详细阐述,清晰地得出了“原料—产品—固体废物—处置或产品”全过程中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和相应的固体废物类别,使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为正在制定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提供参考。
1 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直至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为止[4]。全过程管理包括固体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所有过程,其原则是对固体废物从产生到运输直至最后的处理、贮存和处置等过程实行全面的、综合的、封闭的管理,做到少产生固体废物,对不得不产生的固体废物,做到少或不扩散,并使其最终得到安全的处置,亦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5]。因此,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是一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其目标是使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损害和风险最小。
2 固体废物鉴别背景只有明确了属于固体废物的物质,才有必要进行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而固体废物鉴别是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因此,固体废物鉴别是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2007)中指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判断待鉴别的物品、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即在危险废物鉴别之前,首先必须进行固体废物鉴别。因此,固体废物鉴别是危险废物鉴别的前提。②我国对固体废物的进口实行自动许可、限制和禁止进口的管理政策,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每年进口和走私许多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在口岸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实际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专门的固体废物鉴别才能确定能否进口。因此,固体废物鉴别可确认固体废物进口管理界限,是控制境外固体废物进入我国的重要手段[6, 7, 8, 9]。③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对象不清楚,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固体废物再生利用的产物、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设施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只有进行专门的固体废物鉴别才能确定,因此,固体废物鉴别可确认固体废物管理的对象。
3 国内外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别国外与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不同,没有建立专门的固体废物鉴别制度、标准和技术导则,而是根据散落在多个法律法规中的固体废物定义、范围、排除、豁免、名录等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另外,除了《欧洲废物名录》(2001/118/EC)按照行业来源和废物种类相结合的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归类外,国内外都没有对固体废物进行具体的归类,只是列出了属于固体废物的种类,构成了固体废物范围,笔者依据产生来源将美国、欧盟和我国固体废物范围中的种类进行了具体的归类,具体情况如下。
3.1 美国在《美国联邦法规》的40 CFR 261.4(b) ~ (g)[10] 中列出了19 类固体废物,归类情况及典型的固体废物种类见表1。
欧盟《废弃物的环境问题指令》(2006/12/EC)[11] 固体废物定义中列举了16 类物质,归类情况及典型的固体废物种类见表2。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12] 中给出了固体废物的范围,归类情况及典型的固体废物种类见表3。
《巴塞尔公约》、2006/12/E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非固体废物中区分出固体废物的最终指导性文件》(ENV/EPOC/WMP(98)1/REV1)[13] 中详细列出了处置和利用固体废物的方式。另外,在2008/98/EC、ENV/EPOC/WMP(98)1/REV1、40 CFR 261.34[14] 和40CFR 261.43[15]中都列出了固体废物经过再加工之后不再属于固体废物的条件。通过分析和归纳总结《美国联邦法规》、2006/12/EC、ENV/EPOC/WMP(98)1/REV1、我国《导则》中的内容,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固体废物鉴别实例,得出固体废物鉴别的方法包括产生来源鉴别和过程鉴别两种,其中过程鉴别又包括固体废物在再生利用过程中的鉴别和固体废物在处置过程中的鉴别。
4.1 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固体废物的产生来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9 类,具体类别见表4。
(2)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包括13 类,具体类别见表5。
(3)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15 类,具体类别见表6。
(4)法律禁止使用的物质以及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固体废物的物质。
4.2 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固体废物产生后需要有出路,这就是再生利用和处置。在再生利用的各个环节仍然会发生污染,如堆肥过程会产生生物反应气体污染,堆肥产物可能会造成土壤污染;金属再生冶炼会造成大气污染,特别是会产生二噁英等污染物质[16]。
在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的关键点在于判断再生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以及再生产物的质量、污染、市场需求等因素,只有再生产物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相应设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需对再生产物的实际市场需求、固定用户、特定用途和市场价值等进行评价和确认)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再生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高于利用所替代原料生产产品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且再生产物符合国家或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时,再生产物才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
4.3 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固体废物在不恰当处置的过程中会发生污染,如向水体和田地等环境介质进行无防护倾倒、堆置过程中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会溶出,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体以及土壤,有机物的发酵分解会产生污染气体和恶臭,同时滋生蚊蝇,传播疾病,恶化居民的生活环境。在恰当的处置过程中,固体废物也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各种污染,如焚烧处置可能会产生各种气体污染物污染大气[16]。
在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的关键点在于判断是否以处置方式进行处置,当固体废物以①直接施用于土地进行土壤改良、场地改造、场地修复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生产筑路材料和施用于土地的物质;②为了获取热能的燃烧,或用于生产燃料,或包含于燃料中;③填埋;④倾倒、堆置;⑤焚烧,包括获取热能的焚烧和垃圾衍生燃料的焚烧中的任何一种处置方式进行处置时,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
5 固体废物产生节点根据“固体废物鉴别的方法”中的内容,得出固体废物有以下四个产生节点,分别为:①固体废物从原料生产加工为产品的过程中;②产品使用过程中;③固体废物处置过程中;④以固体废物为原料再生为原料或产品的过程中。这四个节点构成了“原料—产品—固体废物—处置”或者“原料—产品—固体废物—原料或产品”的全过程,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和相应的固体废物类别见图1。
固体废物鉴别是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固体废物鉴别包括产生来源鉴别和过程鉴别两种方法。本文分析了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以及再生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固体废物鉴别的关键点,阐述了固体废物四大产生来源,列出了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以及产生的相应固体废物类别,使得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目标明确,从而有效减少或者阻止固体废物污染。
[1] | 李俊莉. 小议固体废物管理[J]. 山东环境, 2002, (06):33, 48. |
[2] | 宋小龙, 吴雯杰, 杨建新, 等. 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模式及研究进展[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5, 32(01):12-18. |
[3] | 周炳炎. 制定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方法探讨[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3, 6(09):18-22. |
[4] | 蔡士悦. 固体废弃物的全过程管理[J]. 经济与信息, 1996, (03):27-29. |
[5] | 单志峰. 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概况[J]. 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9, (10):6-11. |
[6] | 郝雅琼, 于泓锦, 周炳炎, 等. 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 35(01):106-110. |
[7] | 周炳炎, 孟凡生, 王琪. 进口固体废物鉴别研究——以进口含锌货物为例[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6, 24(03):38-41. |
[8] | 郝雅琼, 陈恺立, 于泓锦, 等. 进口初级产物类物品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研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2, 5(07):38-42. |
[9] | 郝雅琼, 周炳炎, 王琪. 进口粉末涂料物品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方法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 36(11):12-16. |
[10]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R/OL].[2012-7-1].http://www.gpo.gov/fdsys/pkg/CFR-2012-title40-vol27/xml/CFR-2012-title40-vol27-part261.xml |
[11] | 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2006/12/EC[R/OL].[2006-4-5]. 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2006L0012 |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S/OL].[2006-4-1].http://www.zhb.gov.cn/info/gw/gg/200603/t20060309_74745.htm |
[13] |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inal guidance document for distinguishing waste from non-waste[S/OL].[1998-7-10]. http://www.olis.OECD.org/olis/1998doc.nsf/linkto/env-epoc-wmp(98)1-rev1 |
[14]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R/OL].[2008-10-30]. http://www.gpo.gov/fdsys/pkg/CFR-2012-title40-vol27/xml/CFR-2012-title40-vol27-part260.xml#seqnum260.34 |
[15]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R/OL].[2008-10-30]. http://www.gpo.gov/fdsys/pkg/CFR-2012-title40-vol27/xml/CFR-2012-title40-vol27-part260.xml#seqnum260.43 |
[16] | 王琪. 固体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技术(上)[J]. 环境保护, 2010(17):42-43. |